本报讯 (记者 李斌)昨日,记者从涪陵区民政局获悉,烈士周波的骨灰将于本月27日运回家乡涪陵区青龙山陵园安葬。
据涪陵区民政局优抚科负责人介绍,27日上午,周波的骨灰将从北京运回重庆江北机场,并在江北机场举行迎接仪式。随后便运送到涪陵区,下午在堡城烈士陵园举行安放仪式,之后便运到青龙山陵园下葬。
昨日中午,细雨纷飞。青龙山陵园大平坝中央,一名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整理周波烈士墓地。墓穴前方已立着初步设计的墓碑,墓地上撑着一个大伞遮雨。
陵园管理所所长王远军介绍,周波烈士墓是本月21日开始动工的,现已完工,只等烈士回家安息。周波遗体安葬之后,他们将进行墓碑和雕像的施工。
家乡人眼中的周波
“舍生取义英名垂青史,捐躯献身浩气铸军魂”。昨日,记者前往烈士周波家乡采访,刚进入涪陵城区,便看见沿途的公交车车头上均挂着纪念周波的横幅。周波家所在的青羊镇兴园村3组周院子的便道上,已立着松柏和花圈。
爷爷:
他从小为家分忧
“周波自小就懂事听话,从不惹大人生气,小时候就给家里打猪草、背柴。”孙子的突然离去,让爷爷周朝相难以接受。昨天,说起孙子周波,他又禁不住潸然泪下。他回忆说,周波在上初中时,就开始给家里挑水。周波长大后,曾到重庆一家单位当保安,他每次回家,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帮着干农活。
据介绍,周波才十一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至今已十年了,一直未回过家,他就同爷爷和奶奶住在一起。十六岁初中毕业后,他才去新疆看望父母,回家后就到重庆渝中区大坪一家单位当保安。
周波家的邻居们说,周波很会替别人着想,有一次,在重庆当保安后周波回家时,看见家中地里的李子树枝长得太多,把坎下邻居地里的红苕阳光遮掩了,他马上就拿刀修掉树枝。
老师:
他有爱心好助人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周波生前曾经就读的双石中心小学校。学校会议室黑板上写着“儿时的周波”几个大字。学校负责人介绍,得知周波的事迹后,周波的小学老师石茂汇非常伤心,他正在给学生们讲述周波在以前的情况。
石茂汇回忆道,周波上小学时,尽管家里很穷,还要帮家里干活,从未迟到早退过,学校的体育等活动都积极参加。
有一次,周波的父亲在山上砍柴时,不慎摔伤后卧床在家,因无钱医治曾想自杀。那段时间,周波天天照顾父亲,还要坚持上课,人一下消瘦了很多。
小学和周波同坐一张课桌的田欢回忆说,周波当时个子很高,学校搞劳动时,周波力气大,干得特卖劲,还要帮力气小的同学干活。
周波的中学老师李云谦说,有一次,同学刘军因无钱交学费,面临辍学。周波便主动找到老师建议,大家献爱心为刘军凑学费,后来,在爱心捐款的帮助下,刘军得以继续上学。本报记者 李斌
《周波笔记》
揭示英雄情怀
周波壮烈牺牲后,连队战友从他的遗物中整理出四本《周波笔记》。记者在连队阅览室里看到,10万多字的学习笔记,折射出英烈生前真实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周波笔记》:我的目标是所有科目达到良好以上,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更加刻苦,坚持搞好体能训练,为军事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周波身高1.92米,刚入伍时体重90多公斤,尽管块头不小,但体质并不强。新兵连第一次练习单杠引体向上,他一个也完成不了;5公里越野,他跑了最后一名,他一度失去了训练信心。
连队骨干对周波进行了重点帮助,排长、班长反复与他谈心。从那以后,周波按照班长帮他制定的训练计划,每天坚持半小时穿着沙背心,腿绑沙袋,围着操场跑3公里。
后来,周波的单杠考核,从入伍时一个也拉不上去到一口气能完成16个,超过12个的优秀考核标准。
《周波笔记》:作为卫戍警卫战士,我一定要像张思德等英雄模范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果说,周波救落水儿童的英雄壮举是瞬间的,那么铸就这一瞬间的则是警卫战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热爱。
2007年12月20日,周波在学习笔记中写道:“最近两周,连队组织观看了英模挂像。他们奋不顾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勇事迹,使我感到和他们比起来差得太远了,也没法跟他们比。所以,我以后一定干好本职工作,把自己该做好的事一定做好。”
2月14日下午,在抢救落水儿童的过程中,周波面对自身体力不支、呛水下沉的死亡威胁,毅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童和战友刘冰恒。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