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一府两院”发现问题“一追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17:15 新华网

  监督“一府两院” 发现问题“一追到底”

  2004年6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引起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关注。他们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进行整改,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在年底前将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

  6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案头都摆上了一份国务院办公厅提交的关于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的报告。这份长达26页的整改报告,对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一一给出了“说法”。从那时起,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报告所列的问题整改情况成为惯例。

  两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审计法,把这一做法制度化、法律化,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

  从督促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到落实非典防治措施,从解决超期羁押到增加基层法院、检察院的经费、编制,从解决出口退税拖欠到提出“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五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鲜明特点,这就是:对问题不是“一听了之”,而是“一追到底”,督促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执法检查 “回马枪”取得好效果

  2007年8月26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关于跟踪检查淮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的报告点名批评一家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再次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两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曾在报告中指出了辽阳市庆阳化工有限公司超标排污的行为,辽宁省政府也责令其在第二年年底前实现达标排放,但两年后的跟踪检查却发现,这家企业依然将含有大量硝基化合物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里。

  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经常使用“回马枪”这一招法。三农、环保、农民工权益、安全生产、司法公正、节约能源、法官和检察官队伍建设……五年来,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不断创新监督方式,进行跟踪执法检查,确保监督取得实效,确保法律得到正确实施。

  代表履职 时间经费更有保障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行为主体。只有每一位代表都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人民代表大会才能真正成为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关……”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代表工作,采取一系列举措,确保近3000名代表的知情权,为他们行使代表权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在2005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出台系列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作出了具体制度安排,使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代表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处,到强化代表知情知政服务;从每年组织一两千名代表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到邀请更多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从依法保障代表活动时间,到增加代表活动经费……近3000名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的切身感受,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愧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关,是全面担负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是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增加年轻的常委会委员人数 人大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2003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出了159名常委会委员。其中,一批年轻同志当选,一些人还成为了专职常委会委员,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被视为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加强自身建设迈出的重要步伐。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职权包括解释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解释法律,监督 “一府两院”的工作等21项。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和监督工作越来越繁重。另一方面,宪法又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增加年轻委员、增加相对年轻的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有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作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年轻委员中的一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当选时仅38岁。当时他表示,自己作为一名社会保障领域的学者,一定要在人大立法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法等一批法律,使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更加完善。而郑功成则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的专门背景,为这些法律的出台贡献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3位农民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

  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据了解,上海、广东、重庆三省市已从农民工中选举产生了3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第一次选出农民工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确认代表资格有效后,这3名农民工代表将步入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从农民工群体中产生全国人大代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正不断向高层次推进。

  向媒体全方位开放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运行更加透明

  更加开放透明,无疑是中外记者五年来对全国人代会的共同感受——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过媒体宣布欢迎中外记者采访大会,当年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首次突破3000名;2004年,进一步扩大代表团团组会议开放场次,更多记者特别是境外记者有机会到现场了解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2005年,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时,大会有关方面安排了6个代表团团组会议对境外媒体开放;2006年,首次开通“网上新闻中心”,为中外记者提供便捷服务;2007年,首次对外公布各代表团驻地详细地址,公开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电话,并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

  大会闭会期间,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开放透明程度也有目共睹:制定年度监督计划时,主动请媒体“支招”;建立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发布重要信息;邀请越来越多的记者参加常委会活动报道;重要法律通过后,邀请立法参与者回答记者问题……

  “公开透明,既是对人民群众知情权的保障,更是对国家权力机关运行情况和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监督。”包括罗益锋在内的近三千名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系列开放透明措施给予了高度肯定。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