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不到伢 两简易学校停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06:34 长江商报

  收费低不再是优势,学生流向公办学校,生源萎缩致财源紧张 简易学校生存遇尴尬

  本报记者 张瑜琨

  昨日上午,大门紧闭的武昌旭东小学内,操场上空无一人,各教室也是寂静无声,往日的琅琅读书声、孩子们的吵闹声已经远去。因生源问题,旭东小学在前天被迫停办并摘下挂了近9年的校牌,回想起学校往日的生机勃勃,旭东小学的校长余其胜有些伤感。

  而遭遇与旭东小学同样命运的还有一所小学,寒假前武昌区长虹学校亦向区教育局提交了停办申请,目前,学校的申请已经通过,两所简易学校走到了尽头。

  据悉,全市从最高峰时的200余所简易学校,锐减至目前的近80所,还不到一半。武昌区教育局透露,预计今年还有简易学校会提出停办申请。而从2008年秋季入学开始,公办学校将不再收取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以及相关费用,简易学校费用低的唯一优势不复存在,更多的学生可能从这些简易学校无条件转走,到对外开放的公办学校就读。

  学生感受>>>

  “舍不得以前的同学和老师”

  在旭东小学门口,记者遇到了正赶着送儿子小磊到东湖小学的胡女士。今年8岁的小磊原本在旭东小学上学,如今被转入十几公里以外的东湖小学就读。胡女士家住旭东小学门前大院子内的居民楼内平时,小磊上学只需两三分钟。如今,胡女士每天要骑单车送小磊上学,早上不到七点就要出发,将近30分钟才能到校。

  “现在的教室很大,很干净,但我还是很想回以前的学校,我舍不得以前的同学和老师。”小磊说。当然,他的妈妈却并不这么想。胡女士说,之前旭东小学的老师频繁更换,让她有点儿担心学校的教学质量。 现在距离是远了,但考虑到东湖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还是很愿意孩子转校上学的。

  分流安置>>>

  6所学校接收分流学生

  当记者提及学校的教师去留问题如何解决?区教育局负责此次停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的退休教师回家,有的教师到周边的公办学校接受考核后聘用,还有的临时教职工则回校办公司工作。

  据悉,寒假前,区教育局已安排好陆家街中学、九中、楚文学校、东亭学校、武泰闸小学、东湖小学接收分流的400余名学生。目前,各接收学校已完成分流学校的学生接收工作,各校已经顺利开学。

  东湖小学的王军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四至六年级“无条件”接收了50名学生,他们的父母大都提供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证明,因此,学校不收任何借读费以及学杂费,仅收取了正常标准的课本费。

  ▇ 学校处境

  缺生源 长虹学校4年亏30

  谈起长虹学校的停办,校长胡武贵说,由于生源急剧萎缩,长虹学校连续4年亏损,从2004年至2007年已经亏损了30余万。

  生源紧张 财源告急

  2000年,武昌区最大的简易学校——长虹学校办了起来,这也是武昌区第一批申请的简易学校。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子女读书问题丞待解决。长虹学校位于武泰闸,属于城乡接合部,农民工聚集之地。那时,周边的公办学校容量有限,接受不了那么多农民工子女。而且与简易学校相比,费用较高。那时就读普通公办小学,除了学杂费书本费外,还需交纳小学400元、初中600元的借读费。而简易学校那时候只要小学300元,初中500元,就能读到,有时候还能还价。这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据介绍,长虹学校高峰时期,仅学生就有千余人,提出停办申请时,学校小学部剩下100多人,中学部剩下200人,总共不足400人。经济效益与当时办校之初已经不能比了,生源须到一定人数才能维持正常的开支。而生源严重不足,聘用优秀老师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致使学校经济负担过重。

  周边小区拆迁 “安全”困扰校长

  “学校附近到处都是拆迁的工地,为了学校的安全,我不得不关门。当然,拆迁后,农民工子女都转移了,学校也将面临生源问题。”校长余其胜说。

  据介绍,旭东小学位于岳家嘴附近,那里以前有不少小区住了很多农民工。如今城市改造,小区大都拆迁了,农民工家庭也相继搬离。现在学校千余平方米的校舍面积,容纳了200多个学生。勉强能经营下去,但是小区相继拆迁,学校就无法继续办下去了。没有了农民工子女,旭东小学的生源也将严重不足,因此今年也无奈提出了停办申请。

  经费和生源两个难题,让夹缝中生存的简易学校走到了尽头。

  █ 最新动态

  年内还有简易学校停办

  武昌区教育局负责学校停办事宜的相关人士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随着教育大环境的改变,今年开始农村义务段免学杂费和课本费,农村孩子可以免费上学了,简易学校是在城区招收农民工子女,现在这些农民工更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回农村去读书了。

  他说,民办的简易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一个没资金发展不起来,一个有投入发展很快。3、4月份,教育局将针对余下的5所学校进行调查清理,制定完整的解决方案。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也将停止运营,制定相应的师生分流计划。如果还愿意继续办下去的,会告知他们,从2008年秋季入学开始,公办学校将不再收取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以及相关费用了。更多的学生可能从这些简易学校无条件转走,到对外开放的公办学校就读,简易学校不能强行留学生。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还会有简易学校提出停办申请,为了保证学生们都有书读,他们已做好了各所简易学校学生的分流预案。而江汉区、汉阳区的部分简易学校也有了近年退出的打算。

  █ 出路

  成才小学校长——

  向“网瘾少年托管学校”转型

  “不能浪费了老师们的才华和抱负,所以我不会停步,要另寻出路办下去。”武昌区另外一所简易学校——成才小学的徐路琳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学校目前一费制内收取280元的费用,而在公办学校,能提供相关证件的学生只需交纳100多元的课本费就能上学。因此,很多学生都相继“跳槽”。而一些无法提供完整证明的学生因为600元的借读费,而继续选择简易学校就读。从600人左右的学校缩减至目前的200人,教师工资,校舍维修等正常开支仅能勉强维持。

  徐校长说,一个同学在北京和西安进行了实地考察,那边有很多专门为无人看管、流连网吧的孩子办起的“托管学校”。而目前在武汉市还没有专门的“托管学校”,学校现有1000多平方米的校舍面积,12个60平方米以及3个120平方米的教室,其中将近一半目前都是闲置的。怎么让这些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优秀老师学有所用,徐路琳说这就是她无法停步的动力。而且,这么多没有父母照料,天天沉醉于网吧的孩子实在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照顾的人群。他们有的人十岁不到,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天天流连网吧很容易造成价值取向的差异,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发展。

  既然,简易学校目前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那么只能另找出路。下一步,成才小学将在全市范围内,针对这些“留守儿童”办起“托管学校”。

  旭东小学校长——

  办高端民办学校才是出路

  旭东小学校长余其胜说,今后,办高端的民办学校才是出路。师资强,校园建设更加齐备,才能吸引更多的家长送孩子来读书。

  他表示,虽然目前旭东小学因学生安全问题以及生源问题不得不暂时关门。但是,今后学校是否会再度开门,还不是现在就能决定的。“得看国家的政策如何,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今后民办学校必须做大做强,再办简易学校是生存不下去的。”

  武昌区其他几所简易学校的校长在接受采访时也纷纷表示,简易学校要往高端发展。办寄宿制小学,办托管学校都是出路。

  武昌区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称,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倡导均衡和公平,政府加大了对公办学校的投入,而且今后学校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而民办学校也将向师资强、资金雄厚的寄宿制学校发展,而这些比公办学校条件差的简易学校,也将面临更多的困境。

  他表示,随着政府公用经费的逐步增加,基础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大,简易学校的处境更加艰难。“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这句话有些大而泛,但是用在这里再适合不过了,只有追求高质量的教学,发展自身的办学条件,才能顺应历史,继续经营下去。”

  链接

  简易学校的前世今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武汉市共有进城打工者100多万人,打工者子女近10万人。1998年以来,武汉市政府相继出台文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中小学。先是汉正街出现了私人投资的个体工商户子女学校,接着在一些打工者聚居的城乡接合部,出现一些由私人投资的“棚户学校”,后来逐步演变为现在的“简易学校”。

  不到八年数量锐减一半以上

  记者从武汉市教育局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武汉市教育部门加快了对简易学校的审批,先后审批了119所,并将其纳入教育部门管理范围。

  这些简易学校基本上都是私人投资,条件相对简陋,校舍多是租用社会旧房改建,一般是50到60名学生一个班,老师多从社会上聘请。学校规模大的超过千人,少的不足200人,招收的主要是打工者的子女。

  据介绍,武昌区当年有10所,如今只剩下5所。而在武汉市简易学校发展到最高峰的2000年,除了有完整审批手续的这119所学校外,没有审批的“黑校”也有100多所。最多的时候简易学校的数量曾达到200余所,而如今锐减一半多,仅剩80余所。

  曾解决14万流动花朵入学

  办学之初,武汉市简易学校的收费实行一费制,每年只需交纳两三百元,有时还可以跟学校讨价还价。而公办学校的费用是简易学校的一倍还多。所以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大都选择此类学校就读。这些“简易学校”成功地解决了近14万名进城打工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入学难题。

  知情人士透露,2001年,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将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纳入工作计划,决定开放更多的公办学校,让农民工子女享受相对良好的教育。2004年,武汉市政府承诺将“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纳入“10件实事”,同时要求各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实行“一费制”,学期中途不准巧立名目收取费用。这时,简易学校唯一的费用优势逐渐变得不再明显。

  曾经生源爆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简易学校校长告诉记者,以前简易学校“风光”的时候,曾因生源爆满,要开学时连课桌椅都凑不齐,向其他学校借桌椅解决“燃眉之需”。该校长介绍,学校开学时全校学生将近2500人,租用的千余平米的校舍完全爆满,连几十名老师都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要求。如今,这些曾出现过如此现象的学校大都已经不存在了。

  ◎ 武汉的简易学校,曾成功地解决了近14万名进城打工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入学难题。

  

  ◎ 自2004年起,武汉市政府要求各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实行“一费制”。简易学校唯一的费用优势逐渐变得不再明显,生源不断萎缩,导致简易学校生存困难。

  现在的教室很大,很干净,但我还是很想回以前的学校,我舍不得以前的同学和老师。

  ——转校小学生小磊

  现在距离是远了,但考虑到东湖小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还是很愿意孩子转校上学的。

  ——学生小磊的母亲

   “不能浪费了老师们的才华和抱负,所以我不会停步,要另寻出路办下去,将设法将学校办成网瘾少年托管学校。”

  ——武昌区简易学校成才小学校长徐路琳

  ◎ 小资料

  武汉破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大事记

  1999年,武昌区徐家棚小学等6所公办小学试行取消借读费,愿意到这些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每学期只需缴纳270元(含书杂费)。

  2000年,武汉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凡流动人口子女愿意到政府指定学校就读的,均可免除借读费。

  2002年,武汉市将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市已有近百所中小学取消借读费或实行“一费制”,教育管理部门给这些学校以政策上的倾斜。

  2004年,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列入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314所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

  2005年,67%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当年也是武汉市对农民工子女在汉参加中考全面敞开报名的第一年。

  2006年,市教育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在入学就读、教育资源、师资条件、入队入团、表彰奖励、考试评价、毕业升学、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收费管理等十个方面都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待遇”,全市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08年,武汉市教育局宣布,今年秋季起,在武汉公办初中、小学入学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将免交学杂费,享受和武汉市中心城区孩子同等的教育福利。同时,还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40余万农村义务段学生首次享受“全免费”上学。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