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报道两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09:25 新周刊

  各大网站在这个时代,就像一座有双行道的桥,一头是天听,一头是草民。陈彤说:“在从前,一个普通百姓给总理提建议,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表现。”

  文/汪庆

  1999年5月8日凌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一时举国沉浸在震惊和义愤中,没有什么人会留意到网络即将成为政治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在线新闻大步跨向时政领域的转折点就出现在这时。新浪网在事件发生20分钟后发出了第一篇报道,奠定自己作为新媒体在时政新闻领域的地位。一天之后,“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在人民网建立,这个为了让大家宣泄愤怒而临时赶出来的官方BBS,是后来被称作“言论特区”的“强国论坛”的前身。于是大家突然发现自己对家国大事的那点小心思,竟然真的可能被高层领导看见,忧国忧民的情怀便瞬间如同刚打出来的油井,滂沱喷涌不息。有段时间,满中国的时评似乎都顶着个强坛XX的马甲。

  时光如箭,转眼十年,网络对社会的渗透已经无处不在,影响力也已经今非昔比。很多人连政治局名单都习惯从网络获取,省委书记也开始在网上给大家恭贺新禧,总理也时不时地提到看到网上什么样的建议,甚至向来标榜青春无敌的腾讯都开始做深度两会报道,网络参政的时代看上去真的就要来到。各大网站在这个时代,就像一座有双行道的桥,一头是天听,一头是草民。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

  上会报道名额增至37个

  我们网站上的中国人大新闻网、中国政协新闻网,是和人大、政协联合创办的,本身就承担了人大、政协新闻宣传的任务,所以在两会的时候就会更加受到关注。全国人大几次的工作报告里都曾提到人民网对人大的宣传和报道,全国政协主席也会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人民网对政协的报道,这些可能是网站方面唯一的,使我们的两会报道在新闻源头上具有更多更直接的优势。

  而且我们直接上会的人数一直保持在20人以上,现在上升到37个,就是和传统媒体比,我们也是前几位的。因此能够及时在会上会下采访两会的代表、委员,以及报道活动。两会历来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机会。通常在春节之前,我们就会做大量的策划,春节后就开始逐步地实施。

  我们会把《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每天4个版的专刊重新整理成电子杂志或者其他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有就是每年我们都会有大量的直播,很多都开创了网络报道的第一。我们报道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文字、图片、视频,博客、播客(视频分享),后来还增加了无线报道,短信、手机报,包罗万象。

  每年两会之前我们都会设计很多栏目让网友来发表意见,比如说“网友看两会”,“网友为两会献计献策”,或者做一个平台让大家为两会提交提案。还有就是“我对两会的代表委员说”,想对哪个委员说什么,我们会为他们传递过去。李肇星还在部长任上时,我们把很多网友写的意见建议转给他,事后他专程来到人民网看望我们的编辑人员,向网友们致谢。另外,我们会邀请两会的代表委员和网民直接交流。两会期间,这样的访谈我们一天要做五六个。这两年我们还开设代表委员博客,让他们把两会记录以日记形式发布出来,网友就这些提出一些问题,这个栏目也很受欢迎。

  现在很多政府官员很重视网络,每年我们会在大会堂设很大的显示屏,把每天的快讯和人民网的内容放到上面,并给他们提供电脑上网,方便代表们在休息时间上网查资料。现在网络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网友可以直接到达自己的意见,而这些形式最能反应基层老百姓的想法民意,对政府负责人也有很大的作用。网络上过激的言论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在网上煽动闹事,就违反这个度了。我们感觉网民大部分还是很好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至于有些人由于他的处境或者不公平遭遇会发一些牢骚,或者反映当地一些问题,虽然有些我们因为无法核实所以不好轻易发出来,但一样会尽力转给有关部门参考。

  每次到两会时候我们都会出现一个访问高峰,十七大的时候,一天最高的页面访问量PV是 1.75亿,点击率近10亿。互动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我们推出的一个两会调查,推出半天就有大量的留言,现在累计6万多人参与。半天参与调查的就有5000人,留言有数千条。

  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

  报道两会,我们最早

  新浪是报道两会最早的网站。从1999年就开始报道,今年是第十个年头,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套路。回看最开始只有一两个人做时的报道,处理模式原始粗糙,虽然还能勉强认得出是新浪的出品,但无论规模、深度、表现形式和现在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今年为两会报道,我们投入的总人数会有50多人,并且依然会和往年合作的非常好的一些官方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进行独家、密切的合作。投入这么大力气,因为网民关心的不仅仅是娱乐。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两会也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广告商也非常认可这样的专题,因此对我们来说责无旁贷,从方方面面的考虑都要把它做好。

  网络报道两会优势之一就是信息检索的便利性。每年两会我们都有很大的专题,后来发现专题的内容过于庞杂,有人觉得无所适从,很难一目了然地获取自己关心的东西。我们就做了一些专题的电子书,是以一页一页翻页的形式做的。不过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书,是多媒体产物。有视频、图片,能够比较好地介绍一些比较深度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很多的技术含量。去年只做了2、3期,今年有9期,内容会更集中在民生和两会的热点话题上,表现力也将更丰富。

  另外,像去年开通的“总理提问”、“外长提问”等栏目,今年还会继续。我们会自己整理一些问题提交给有关方面,他们也会自己来筛选一些问题。多年来,新浪都会邀请两会代表、各省市的官员来做聊天,也是一个特色。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网络新闻媒体,去年两会期间温总理提到了我们网站,我们网站网民的一些问题也反映到了总理面前。这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交互性。在从前,一个普通百姓给总理提建议,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时代总体进步的一个表现。

  速度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所以我们两会报道最重头的还是几个重要会议的图文直播,特别是几个新闻发布会,以及总理的接见记者。2008年直播的一个不同就是视频直播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网络全面进入一个宽频时代,有大量视频达到了实用效果。去年十七大新代表和新常委见面,点播观看的人数就超过100万,跟文字内容的点击率数字比都是天文数字,我们文字的点击率过百万也是不多的。

  腾讯网新闻中心总监李玉霄:

  两会报道是必修课和命题作文

  我们去年最强的就是专题留言,最多的有45万多条。去年一个网站发起的几大商业门户网站都参加的“我向总理提问”,腾讯最终征集了17万。

  两会就是拼访谈,我们这边也是数量最多。不过我个人并不是很看重这个,真正的好东西就是去年抓住一些热门委员明星代表的专访。比如说喻权域代表提出制定汉奸法,我们去做了专访,后来像《南方周末》等很多纸媒跟进。炮轰中国教育制度的、炮轰中国名校的洪可柱代表,我们采访了三次,还有与温总理一起为三农问题流泪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志福,其实题材本身并不是太好做,但是我们去专访了,而且访问量特别高。 几乎热门代表委员专访我们都做了,去年还把代表委员的提案都放到网上去了,效果很不错。

  腾讯对两会的报道从2005年开始,最初只有两三个人,去年已经达到十几个。两会是年度时政重大事件,全民议政,越是大众的媒体越躲不过。今年春节前我们就开始了两会报道的准备工作,现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至少我感觉政府对我们是比较支持的。广东省新闻办、国务院新闻办,都会直接来关注这一块。

  网民最关心的是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三座大山,以及贪污腐败、民主政治的话题,他们的反馈非常的积极,热点话题非常容易形成。另外网民在关注角度上是和代表委员们保持同步共振的,都会把两会放到头一年的社会热点中去做宏观大势参照,形成一个参照系,在大背景下分析发表评论。

  两会的报道既是必修课、命题作文,也是每年各大网站展示实力的第一个机会。而且既要做到党中央、国务院满意,主管部门满意,同时又能把网民伺候得比较舒服、解渴、内心里感觉畅快;在业内也需要在操作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到位、手法上的高明等业务方面获得好评,挺辛苦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