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缺失“感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07:40 每日新报

  

为什么我们缺失“感恩”(图)
班会上的一次话题和一则报道引起一名高三女生调查学生感恩缺失现象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在对400多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她发现,中学生的感恩缺失现象值得深究。

  做这个调查的是本市第25中学高三年级的女生孟旭。拿着近万字的调查研究论文,孟旭侃侃而谈,“之所以要做这么一个调查,是源自上学期一次班会的话题和政治课上老师念给我们的一篇报道。”孟旭说,那次,班里组织了一次以“今天你说谢谢了吗?”为主题的班会。“后来,一节政治课上,老师读了一篇报道,说武汉一名中学生给父亲发短信,内容只有‘爸,儿,钱’3个字,父亲看完心酸不已。”听完这则报道,引发了孟旭对感恩教育问题的探讨兴趣。

  在德育老师的帮助下,孟旭列出诸如“你对父母发过脾气吗?”“你为父母做过饭吗?”“同学间议论感激老师教育之恩吗?”等10个问题。

  制作出问卷调查表格后,她发给本校高中各年级的400多名同学。“收回的问卷调查共417份。”

  从孟旭的统计结果看,被调查的417名中学生中,经常对父母发脾气的104人,从没向父母发脾气的只有59人;经常给父母洗衣服的45人,占总人数的10.97%,而在同学之间是否议论感激老师教育之恩的一项调查中,表示从不议论的占到了56.83%。

  通过调查,孟旭总结出导致中学生感恩缺失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其中,七成同学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家庭。“父母最关心的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他们总觉得只要我们把学习搞好,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正因为父母的要求很低,他们并不给我们以其他方式感恩的机会,所以,即使我们有这个想法,也很难实现。”

  孟旭认为,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因素,也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感恩缺失。如果学校和社会能刻意给学生们创造一些感恩的机会,学生也会意识到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新报记者 王渐 15302112013

  新报记者 王健 摄

  学生

  结果难接受 调查很客观

  “孟旭得出的调查结果,虽然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不愿意接受的。但是,这个结果确实很客观。”不少同学如此表示。 接受过孟旭调查的几名第25中学高中学生说,填写表格时,大家非常认真。“不记名,即使说出真话也无所谓,就算我们有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到位,也没必要隐瞒。”一名男生觉得,这个调查最后能成形,或许能成为学生与老师,孩子和家长的一种沟通方式。

  而其他学校未接受过调查的学生,对于调查结果也表示认可。河西区一名高三男生甚至觉得,这样的调查是在提醒自己,回家后,他一定要为父母多做点什么。

  老师

  问卷尚稚嫩 意识很到位

  尽管觉得孟旭针对这次调查设计出的10个问题还略显稚嫩,但老师们觉得中学生能有这个意识值得表扬。

  “比如‘你参加过的家务劳动’一项,就有些笼统,内容设计得还不是很具体,洗过一次袜子也算参与过,经常帮家里做家务也算参与过,这样的问题所得出的结论的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一名老师表示,问卷调查是针对中学生的,但孟旭发放问卷的时候只给了本校高中生,没有充分听取初中学生和其他学校学生的声音,也导致最终的结果值得商榷。

  另外几名老师也不约而同地表示,高三年级的学生学习非常紧张,孟旭能有这个意识非常值得提倡。首先,说明她自己已经想到要为父母,要为社会做些什么。再有,因为这个调查涉及了400多名同学,在调查发出的同时,也能让这些同学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在自己给出答案的时候,这些学生也增强了这方面的意识。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