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偶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05:0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探寻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偶像变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习惯并善于从优秀人物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也许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盛产偶像,但如果以一家几代人为对象作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会发现: 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各不相同。

  从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偶像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活生生的社会变化图,以及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更迭。

  编者按

  “艳照门”事件随着2月21日陈冠希公开道歉并宣布退出娱乐圈暂时平息下来,但崇拜这些明星的孩子们的惊愕没有平息,这些孩子们的家长的愤怒也没有平息。有学者指出,“艳照门”令一个又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明星走下了神坛,也宣告着偶像黄昏时代的到来。

  一周之后的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报告》,这份我国首次发布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专业、系统的调研报告显示,在“自己最崇拜的三个人”统计中,中小学生最崇拜的人首先是自己父母,其次是“演艺明星/艺术大师”,再次是“其他亲属”。《人民教育》总编傅国亮指出,若干年前也曾有一项调查,中国子女的崇拜对象基本都是明星,没有出现父母。

  “偶像”二字再次带着争议地走进我们的话题,在浮躁多变的今天,你的偶像是谁?谁能成为偶像?本期《中国风》将与读者一道探寻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偶像变迁。

  60年代:全民崇拜·榜样

  标志偶像:雷锋、王进喜

  毛泽东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一位士兵成为整整几代人的学习榜样。直到今天,每年的3月都是“学雷锋月”,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会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的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公而忘私、艰苦朴素,这都是在当时最受称赞的道德品质。

  另一位“学习式榜样”是石油工人王进喜,他在1958年领导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OOO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被命名为“钢铁井队”。“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他的抒怀直至现在也有很多中年人能脱口而出。

  70年代:精神解放·渴求

  标志偶像:陈景润、邓丽君

  上世纪70年代的末期是一个孕育着变化的时期。刚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都处于百业凋敝的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陈景润就成为国人民族振兴愿望的一个投射对象。一篇《歌德巴赫猜想》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

  另一个新鲜的面孔是来自台湾的邓丽君。她的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斥为“靡靡之音”,然而这种斥责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她的崇拜。年轻人不但广泛传唱邓丽君的歌,还追随她的卷发以及鲜艳的衣裙。她应该算是大陆第一个完全来自民间的、非官方确立的娱乐偶像。严格来讲,陈景润和邓丽君的影响都是起自70年代末,但贯穿了整个80年代。

  80年代:多元化·奋斗

  标志偶像:中国女排、张海迪等

  20世纪80年代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年代,各类型偶像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偶像走向了多元化。

  这个年代的偶像,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传统的社会道德楷模。他们当中有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等。

  另一类偶像则是各种“业界精英”。文学界的顾城、北岛、舒婷等朦胧派诗人,来自港台的金庸、三毛、琼瑶等都有一大批“迷”。但当时最让中国人集体崇拜的偶像,毫无疑问——中国女排,她们以“五连冠”为中国人找回了自信和骄傲,女排精神被视为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奋斗激情的集中体现。港台娱乐明星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大陆,使国人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翁美玲、周润发、费翔……

  90年代:愤青·娱乐·无厘头

  标志偶像:周星驰、王朔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思想解放浪潮下,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罗大佑和崔健以“愤怒青年”的形象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这个时代,周星驰和王朔成为叛逆的英雄,他们以嘲弄一切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成为了青年的新偶像。

  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后,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张国荣、王菲、四大天王等来自港台的娱乐明星通过各种媒体占据了青少年的眼球和感官。

  另一种趋向则是对“实用型”偶像的崇拜。在实用主义泛滥的上世纪90年代,对于成功、财富的向往使比尔·盖茨等一大批知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年的新偶像。

  21世纪:后偶像时代·草根

  标志偶像:无

  21世纪的今天,偶像的多元化日益突出,除了娱乐明星,姚明、刘翔这样的运动员同样拥有广泛的“粉丝”;比尔·盖茨、马云等一批知识英雄、企业家也有大批追随者……

  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明星偶像风潮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草根偶像”的涌现。

  在日前公布的《新周刊》2007年度新锐榜中,许三多竟然击败李安、王朔等对手,成为年度“新锐人物”。“不抛弃、不放弃”——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一个虚拟人物,与如今的浮躁社会形成强烈对照,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李宇春、陈楚生等超女、快男的走红,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偶像的平民化趋向。

  前所未有的是,有不少人坚称自己的偶像是自己。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进入了后偶像时代,人们对于偶像的选择其实是各取所需。

  谁都可能成为偶像。

  后记

  变与不变

  社会学专家周可达说,过去人们把偶像当作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导师,甚至被神化了;而现在,社会更开放更多元,偶像也趋于多样而且更替很快。“虽然现在崇拜的内涵和方式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人们都把偶像当作成功的榜样或者感情的依托。”

  但也有些偶像是超越时代的。国内媒体所做的各种社会调查显示:革命家周恩来、思想家鲁迅等都是令人难忘的偶像,谈到他们,很多中国人会充满感情地说“他们影响了我一辈子。”而孔子、孙武等古代名人更是历经时间检验,成为中国人的“千年偶像”。

  本版稿件综合国际在线、人民画报、新华网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