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会场内外俯首皆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02:17 长沙晚报

  3月2日上午,蓝天下的北京和风吹拂,我站在了一个叫梅地亚的建筑物前。这里,是本次“两会”新闻中心。梅地亚,是英文单词“媒体”的中译名。这个有着中国强势媒体背景的四星宾馆,因为多次成为党代会、“两会”等盛会的新闻中心,而广为人知。

  梅地亚,作为今年“两会”的“记者之家”,于 2月26日正式启用,呈现出的一些亮点,已经为中外传媒人称道。置身其中,每个传媒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国事政事,已经大踏步迈向“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境界。据了解,本次“两会”新闻中心借鉴十七大经验,已经加大对媒体的开放度,在信息提供、生活等诸多方面,提供周到的服务。因此,梅地亚,成为来京报道“两会”的记者们必须朝拜的殿堂。

  因为秩序和公平的需要,梅地亚新闻中心,依然在四周拉上了一条细细的警戒线。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前日,北京主要媒体披露,已经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逾800名外国记者,通过梅地亚拿到了通向本次“两会”的入场券,成为历届“两会”上外国记者最多的一次。能通过梅地亚进入“两会”核心区,是令传媒人期待的一件事。但这不是唯一途径。实际上,尽管没能在梅地亚拿到入场券,但依靠强大的现代传媒,已经可以实时了解到“两会”的进展。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其现场就被直播,毫无秘密可言。借助于媒体的传声,借助于媒体眼睛,中国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公众视野里了。今年是“换届年”,又是“奥运年”,对于更多的中外媒体人来说,“两会”是座新闻富矿,会场内外俯首皆新闻。

  会议要透明,媒体要广泛,公众要普遍关注,仅靠物理空间有限的梅地亚是不够的。因此,一个比梅地亚更大的平台出现了。这才使外国一些记者认同本次两会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站,继去年公布各代表团驻地安排后,今年又增添了各代表团的主页链接,并公布了2987名代表的名单。全国政协也在网上公布了34个界别委员的身份情况。这些,犹如一个详尽的网络地图,帮助每个公众了解所需信息。加上各媒体为本次“两会”搭建的很多沟通平台,本次“两会”本身,就是一个更为开放、更为透明的民主范本。

  梅地亚的空间是有限的。尽管在它的内部,也在重构,也在发生改变。其中,中外记者在这里已经是同等待遇,因为大厅里已经“拆屏”,首次开放式办公,打通了境内外记者服务区,不再“内外有别”,而是大家“共享同一片蓝天”。从湘江边来到梅地亚,来到一个吹响本次“两会”新闻“集结号”的地方,我的目光,依然投向更大的开放空间;我的心,依然在梅地亚外面的民生世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