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计划生育”孵笋 避开了雷笋价格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05:24 杭州日报

  

老农“计划生育”孵笋避开了雷笋价格大战

  “走,挖笋去!”周末,我们一到富阳新登镇仙里村,村支书何立华就递给我们一把特制的铲子。

  走进笋农徐加洪的竹园,脚下松松软软的,仿佛踩在沙滩上。

  “往凸起的地方轻轻踩一下,就能感觉到下面有没有笋。可别踩得太重哦,不然的话,下面的那个嫩嫩的笋尖就踩破了。”徐加洪教我们如何寻笋、挖笋,同时提醒我们别踩坏了泥里的宝贝。

  徐加洪告诉记者,这几天雷笋的收购价格是11.5元一斤。他家有2亩雷竹,鲜笋上市以来已经有2.3万元的收入了。

  而在2007年正月里,像这样的收入,他连想都不大敢想:“那时最低跌到七八毛钱一斤,我和老伴辛辛苦苦挖一天,几大篮仅卖了100来元钱,连成本也赚不出。”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里的笋价从不到1元恢复到10多元一斤,当地笋农到底是用什么妙招,能把鲜笋卖出高价呢?

  雷笋烂市,不仅仅是老天惹得祸

  仙里村是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是竹林,总面积达3000多亩。

  2000年冬,雷笋返季栽培技术传到仙里村。一些笋农尝试用竹叶、谷壳、稻草给竹林盖“棉被”,通过发酵增温的办法,使原来只在四五月长出的雷笋,能提前几个月“露脸”。

  物以稀为贵。那时,在春节前吃到雷笋是件很稀罕的事,每斤雷笋的身价最高可达18元以上,粗壮一点的雷笋价格抵得上当时一只猪脚蹄的价格呢。看到仙里村的笋农尝到“头口水”,附近村的笋农也纷纷仿效。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返季栽培技术最终成了双刃剑。按照往年的规律,春节前后出的笋是一年中价格卖得最好的,因此,很多笋农都会在春节前两周左右“孵笋”,但大家都看好的销售旺季却带来了“噩耗”:2007年1月,笋农们一窝蜂都“孵笋”,准备年关大赚一笔,孰料暖冬气候的出现,使得那些没有覆盖的雷笋也全都“早产”了。

  “这么多笋怎么卖呀,本来我跟人家讲好五六千斤,哪知道一下子来了万把斤,这多余的笋卖给谁去?结果可想而知,价格像坐了滑梯,村民真叫肉痛啊!”何立华说。

  “过节的时候,他们把鲜笋收购去,没有直接投放到市场上,而是冷藏起来了,这一藏就出问题了。”村委主任徐学平透露,2007年春笋跌价与中间商“囤货”也有关,贩销户想打个时间差,在过节时,把藏了好几天的笋卖个好价格,但鲜笋的品质已明显下降,“卖相不好,怎么能卖到好价格,名声也坏掉了。”更要命的是,这批囤积下来的笋和后面大量上市的笋撞到了一起,一下子造成了市场的供大于求,雪上加霜,不跌价才怪呢。

  摸索出“错时孵笋、分批上市”经验

  想打时间差多赚钱,反倒亏了本。正当许多村民为此长吁短叹时,57岁的笋农罗炎上的雷笋却卖出了一斤最高13元的好价钱。

  原来,罗炎上的1.7亩竹林,种在5个地方,一次覆盖要雇人,得付1000多元的劳务费,但他家里困难请不起工人。他决定笨鸟先飞,从2006年9月份就开始覆盖,分几批慢慢地来。

  罗炎上说:“当时羡慕人家呢,人家呢体力好,他们能够赶个好价钱,而我的这个价钱是不是能赶上呢,心里七上八下的。”

  罗炎上歪打正着,分几次覆盖的1.7亩竹林,又白又胖的鲜笋出土时,正好赶上了国庆节和元旦,卖出了好价钱。在大家还没有集中上市时,罗炎上就基本卖完了,有1.6万元的收入,而其他村民相同的面积,还没卖到5000元钱。

  经历了这场春笋烂市风波,有人摸索出了经验,有人上了残酷的一课。暖冬虽然是一个偶然现象,但大家发现错时孵笋,可以分散风险。

  “分批上市的话,产量平均开来了,吃的人也匀称了,那么就把价格稳住了,价格稳住了,就肯定是有的赚了。”罗炎上告诉记者,现在村里错时孵笋的竹林面积已经发展到2000余亩。

  对接市场,笋农统一打出“野坞”牌

  罗炎上当过村委主任,有着记账的习惯。在罗炎上家里,他掏出一个笔记本给记者看:“我分了5次孵笋,不算自己的人工工资,稻草、竹叶、谷壳和菜饼的成本加起来是4094元。最早是在2007年11月1日孵的,11月10日就有了笋,挖了2.8斤,每斤价格8元……到今天已经卖了99次笋,总收入24138元了!”

  记者问:“对价格满意吗?”

  罗炎上笑答:“正月初六卖到13.5元一斤呢,我哪里还有闲工夫去拜年。那天,我挖了86.8斤,就像捡钱一样,你说会不满意吗?”

  在村干部眼里,去年春笋价暴跌,除了气候因素外,关键问题就出在信息不对称的中间环节上。因此,去年村里投资55万元兴建了园区林道、蓄水池等多项基础设施,并为竹笋注册了“野坞”商标,300多名笋农和贩销户成立了富阳正野竹笋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打品牌。如今,在富阳、杭州、上海的农贸市场里,“野坞”竹笋虽然价格比其他的笋要高出一截,但非常旺销。

  “都给竹园盖‘棉被’,竹笋如果‘早产’扎堆,优势就全没有了;而采取错时孵笋的‘计划生育’措施,分批上市,就不会打价格战闹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了。”何立华风趣地告诉记者,村两委趁热打铁给村民讲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有时村里开会也叫像罗炎上这样的笋农来“现身说法”,引导大家学着做、比着干。如今专业合作社里的贩销户上门收购鲜笋,有效解决了产销衔接问题。正月才过了一半,面积多的人家卖笋收入就已经超过7万元,预计今年全村错时孵笋的竹林亩均收入达到1万至1.5万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