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解读换届选举后省级行政领导新格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11:01 《小康》杂志
伴随着2008年新年的到来,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中国政局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迎新”,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完成换届选举。到1月31日江苏和安徽两省的人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省长为止,31个省(市、自治区)换届选举全部结束,31位省长(直辖市市长、自治区主席),239位副省长(副市长、自治区副主席)集体亮相。 这次换届选举吸引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而换届选举完成后所形成的最新的行政格局,也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王 帆 蒋卫武 ◎ 华 北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河北省省长:郭庚茂 山西省省长:孟学农 也许是遍布黄壤的广袤平原,也许是蕴藏丰富的巨大煤矿,黄色、黑色、棕色等暗色调似乎始终是华北的主色。首都北京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天津滨海新区也以一种迅猛的姿态发展,但是华北似乎仍然给以人低调而保守的形象。至今仍然拥有一个庞大的环京津贫困带的河北省和不断发生煤矿事故的山西省,则更是整个华北地区最充满变数的区域。 作为中国的核心,如何以京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如何抛弃灰色GDP,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遏制腐败,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华北的省(市)长们必须直面的。 郭金龙履新首都,肩头无疑是一副更重的担子。他是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在北京奥运之年,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走上前台的。北京市长是最受瞩目的一个位置,而2008年的北京市长则毫无疑问是最受瞩目的位置中更受瞩目的一个。 “我热爱北京”,郭金龙系红色领带、着深色西装亮相会场发表就职感言;在北京两会时作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曾罕见地向台下三鞠躬。 郭金龙是个强调感情的人,他曾说过一个领导干部应该有“两情”,即:对人民要有感情,对工作要有激情。他说:“没有感情,冷漠的,就不会是个好领导。” 重情义的郭金龙曾含泪惜别西藏,也对安徽饱含深情。怀着对北京人民的热爱,他表示在将来的工作中将大力关注民生,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 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天津则将面临着滨海新开发区的勃兴,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表示今后五年,天津将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及地区总部,搞好保险改革试验区建设,建成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这将是天津依托环渤海经济圈的一次腾飞良机。 在华北此次所有新任的省(市)长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山西省省长孟学农。 2007年9月18日,首届中国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在山西太原闭幕。刚刚代理山西省长仅两周的孟学农以315个签约项目、246.15亿美元投资总额的招商成绩,向山西人民交上了第一份答卷。 前任山西省长于幼军在当地口碑极佳,甚至在网络上被誉为“山西最好的省长”,初来乍到的孟学农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在上任之初简短的发言中,孟学农真诚地表示“要像一颗种子一样埋入山西这块肥沃的土地”,并承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他和于幼军一样,上任之后的第一眼就盯在“煤”上。 郭庚茂是四人之中唯一一个本土省长,他直言自己的优势是“熟悉省情”。他饱含深情地表示:愿为河北的发展鞠躬尽瘁。而河北是否能在他的带领下,彻底摆脱“东部区位、中部水平”的尴尬处境,又是一道很多人对结果翘首以待的考题。但是在实现河北近年提出的“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口号时,他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和全国最贫困的“三西”地区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环京津贫困带带出困境。 ◎ 东 北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 吉林省省长:韩长赋 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展开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振兴东北”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上来。 要想真正意义上振兴东北,面临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尖锐的。在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考虑下,东北曾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为中国的改革做出了相当程度的牺牲和贡献:农业产业结构的艰难调整,重工业城市的迟滞发展,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许多历史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的同时,大量新问题已经接踵而来。如何解决一系列的新老问题,毫无疑问是放在履新的三位掌门人面前最大的问题。而对陈政高、韩长赋和栗战书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自己属下的一个省,而是一个东北三省大经济区。 毫无疑问,比起华南、华北、华东、西北这些地理概念,“东北”作为一个整体给人的感觉更为深刻。东北作为一个跨省的区域整体,在中国可谓独一无二。如何使得这一个整体得以全面发展,三位掌门人在未来五年的作为将会吸引各界的目光。 巧合的是,对比纯朴的东北三省,这三位掌门人在此前的各个工作岗位上也都不约而同地赢得了“务实”的声名。 辽宁省这个全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力度,解决就业、低保贫困家庭生活问题等痼疾;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形成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会是陈政高未来几年的主战场。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吉林省和久负盛名的学者型官员韩长赋毫无疑问算得上是天作之合。韩长赋长期致力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土地制度、农民工问题、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专著《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是一部破解三农、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专著。同时,他还曾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政策分析专业兼职博士导师。 韩长赋上任伊始,就投入到了“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当中。这是一个投资达到62亿元的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面对这项有点“土气”的工程是否会影响工业发展等等一类的的质疑,韩长赋在访谈中说,要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花大精力把农业基础打得实一点,不但不会厚此薄彼,而且会相得益彰。 农家子弟的韩长赋也从不介意有些人对他所谓“农民省长”的评价。他说:“我确实是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研究农村工作,而且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有与生俱来的“三农”情结,确实是带着感情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还有这种自觉性。” 面对希望他上任以后就有“大动作“的劝说,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说:“党的事业就是接力赛。正是有了连续性,才有可持续发展。我不是什么‘新官’,只是新的工作岗位上的新人,刻意去烧“三把火”,是发展的‘大忌’,工作的‘大忌’,做人的‘大忌’。 ◎ 华 东 上海市市长:韩 正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 福建省省长:黄小晶 江西省省长:吴新雄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华东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可能也是经济总量分布最不平衡,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模式等差异最大的区域之一。上海、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省市与安徽、江西这样的欠发达省份共存于华东。 在2008年1月31日率领8名新当选的副市长集体亮相时,上海市市长韩正说的第一句话是:“市长本人就不用介绍了,我想,现在大家可能更希望了解8位副市长,在新一届政府中间他们的分工是怎么样的……”他所展现出的这种简练直接的风格使在场记者印象十分深刻。而这和新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上海市民心目中形成的“切切实实解决问题的俞式风格”颇有神似之处。 2006年夏,将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卷入的“上海社保案”爆发,使得上海政坛一度成为一段充满暗礁的激流。时隔不久,韩正此时履新,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就遇到了记者关于“社会保障资金”的问题。韩正的回答是: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有专门的机构,独立运行、体外监管。他向公众郑重承诺,上海市政府将充分吸取“社保案”的教训,致力于政府部门权力的透明化运行。“使上海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将是韩正最重要的工作。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已经在思索,如何利用江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浙江飞速发展所打下的大好基础,应该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浙江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要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 吕祖善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在长三角地区域,“浙江扮演什么角色,占有多少份额,有多少话语权”。正在腾飞中的浙江省拥有优良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计划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是提升浙江全面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浙江省政府的目标是以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作为重点,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杭州能够成为承接上海并辐射全省和周边地区的服务业发展高地,使宁波成为集港区、保税和物流基地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样的目标将极大地考验吕祖善的“野心”和能力。 同样的任务摆在浙江省一衣带水的邻居——江苏省面前。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将在如何推进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联动和加快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两个方面绞尽脑汁。而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提出的建设“绿色江苏”,努力实现森林资源10年倍增计划,也将是这一届省政府在生态环保方面的重要目标。 对安徽省省长王三运、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而言,尽力使安徽和江西赶上同区域内的发达省份,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大题。曾经做过服装厂工人的吴新雄有着不断进步和飞跃的信心,他坚信“江西是唯一靠近三大经济发达区域的省份,是最具发展潜力、发展机会的省份之一”。他有一段话表明了要将江西经济搞上去的决心:“我总说,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做座山,娘还是那个娘,经济还是那么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是这么不高,甚至还比较穷,那么我们的价值等于零。” 从福建到安徽履新的王三运则表示:从今以后,他就是安徽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虚心学习、用心发展、尽心为民、诚心共事、清心自律为工作要求,为安徽人民提供“五心”服务。而他心中对发展安徽经济也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他提出要“围绕特色做文章”的思维: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输出,做到增收有渠道。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层次,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和山东省省长姜大明面临的是则可能是一个相同的局面:在全国,福建和山东都算得上是沿海发达地区,但是在华东,却又不免被落在沪、浙身后,保持优势,迎头赶上,是福建和山东的稳健策略。 ◎ 西 北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 甘肃省省长:徐守盛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 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 毫不讳言地说,西北地区至今仍是我国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这里少数民族风情最为浓郁,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局面最为严峻的地区。在这个地区,行政长官们的起言坐行无不围绕着这些特点。 在甘肃省省长徐守盛的日常工作中,环境保护就一向是重头戏,他不止一次强调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把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落实在各项工作中。结合甘肃实际,就是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上狠下功夫,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甘肃的生态问题,可以概括为‘缺水少林、环境严酷’。”甘肃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沙化问题突出,水资源严重匮乏。中央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省坚持不懈地抓生态建设,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重大林业工程、重点流域的水利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局部地区生态开始好转。徐守盛毫无疑问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坚持走下去,他本人在这方面有着强烈的信心和决心,在谈论到甘肃全省节能减排全局工作时,“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我就引咎辞职”的承诺掷地有声。 干部的任命也体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根据《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法》,宁夏、内蒙古、新疆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依然由本土本族的干部担任自治区主席,使得这里的省级干部队伍呈现出格外特别的气质。其中努尔·白克力还一举成为最年轻的正职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长官,此前这项纪录由湖南省省长周强保持。除了西北地区的三位自治区主席,以及广西的马飚和西藏的向巴平措外,剩下的最后一位少数民族正职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长官是河南省省长李成玉。 此外,在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长官中,共有47位少数民族人士,除上述5个民族外,他们还分别来自满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纳西族、哈萨克族、土家族、黎族和朝鲜族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的话也许可以代表所有的自治区主席们:“我是宁夏土生土长的一名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宁夏这片热土充满感情,对宁夏人民心存感激。”无论是宁夏、新疆、还是内蒙古,目前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的评价十分准确:“我们正处在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阶段。”在这个阶段,自治区正需要实干且饱含激情的领头人,杨晶、努尔·白克力和王正伟都将接受绝不轻松的考验。 王正伟同时还是这一届省级地方政府全部31位正职行政长官中中三位博士中的一位。这三人中有两人在西北地区工作,除了王正伟外,另一位就是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后者和吉林省省长韩长赋、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等人一样,长期被冠以“学者型官员”的桂冠。而王正伟的法学博士学位和袁纯清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则在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这届地方政府中人文社科类学历背景的上升。中国行政格局中“工程师治国”的局面正在悄然变化。 西北还值得大书一笔的则是青海省省长宋秀岩。西北地区给人的一贯印象是西风塞外,孤月狂沙的瑟索萧凉,这里应该是勇士的故乡,男儿的热土,但是目前惟一一位女性的正职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长官宋秀岩偏就在这里任职。她也是继1983年顾秀莲当选江苏省省长之后我国的第二位女省长。 细心的记者可能都还记得当初系着一条红色纱巾的宋秀岩参加全国两会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步出人民大会堂时满脸的笑容,在阳刚的中国政坛,这是一股清新的暖流。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宋秀岩虽然是天津人,却生于辽宁辽阳。东北人的直爽在她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当记者问到她对成为目前唯一一位正职省级领导干部,而且是在相对落后,工作开展较艰苦的青海省任职有没有压力时,她只有一句话:“有压力,但更有动力,因为方向已经明确,目标非常清楚。” ◎ 西 南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 贵州省省长:林树森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 飚 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 在此次换届中,不少发达省份的官员当选为中西部地区的省长(副省长)职务,数量超过了以往历届。这有力地说明了了东中西部干部交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而且正在变成一种常态。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官员中选拔得力人手到中西部、东北等后发达省份任党政一把手,已经成为近几年中央对地方人事调整的一个重要思路。 在西部开发的战略背景下,资金、技术、发展模式、人才等等都在东西交流的大潮中转移不绝。西部的东部沿海省市领导的内地化,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差距,进而缩小经济发展差距,这是中央统筹城乡、区域间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西南的各位省长、自治区主席中,原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市委书记林树森、原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蒋巨峰分别当选为贵州省省长和四川省省长,成为西南两座重镇的掌门人。一个个重量级人物的到来,让人看到了中央对西南、尤其是成渝改革试验区的重视。 林树森几乎可以说是所有正职的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长官中最为直言不讳的一位。当年还是广州市市委书记的他因为说“哄抬房价本身就是抢劫”和“我坚持说基本医疗保险是成功的”受到了强烈的关注。在成为贵州省省长后接待广州媒体记者时,他又因为一句“广州的房价一点也不高,官员买不起房是瞎扯”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目前,从贵阳到广州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用林树森的话来说,“建成后,广州到贵阳不用四个钟头”。而在过去,这段路要走上二十多个小时。虽然我们不能说这条高速公路就是林树森给贵州带来的,但却完全可以说是东西部的广泛交流带来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 而蒋巨峰则在“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趋势日渐明显的时刻,提出要把四川当作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这是基于四川突出科技优势、充裕人才储备、良好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的正确选择。 “大西南经济协作圈”是一个内在秩序的概念,将它的外延向国境线外扩展,就变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也给西南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十l”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据估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在这个圈子中,最重要的一个点无疑是重庆市。在被中组部李源潮评价为“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领导经验丰富”的薄熙来入渝担任市委书记之后,“314”总体部署成为了重庆未来科学发展的总纲,而王鸿举未来要做的,就是将这一部署中的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四大任务一一落实到位,尤其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重中之重。 在西南大经济圈中,云南、广西边境流通出现了空前热烈的局面,西南的经济格局亦为之一变。随着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出身的郭声琨、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先后入桂,连广西人自己都说:“广西的领导配置已经受到了空前重视。”而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承认“云南省仍然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的同时,也期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新云南。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