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回应网民民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13:11 北京日报

  物价、住房、医疗、社保、就业……在新华网等新闻网站的2008年两会热点调查中,网民们用对热点问题的“点击”,表明对改善民生问题的热切期待。

  来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呼应网民和公众的期待,带来了一份份改善民生的建议。

  -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物价

  (网民疑问)网友lkj771118:物价上涨有单位涨工资弥补物价差,但失业者等困难群体咋办?老百姓只求物价稳定,生活过得好一点。

  (委员回应)梁燕君委员:这轮物价上涨,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使整个市场上的消费品供给出现下滑,同时物流不畅也推动了物价上扬;前期上涨的猪肉、鸡蛋等畜禽产品受生产周期的限制,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的供给水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原油、粮食等基础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

  (网络调查)“两会热点”网络调查显示,24.16%网民选择“保障市场供应,搞好产运销衔接,完善粮食、食用油、肉类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相关企业增加商业库存,保证不断档、不脱销”以稳定物价。

  (委员建议)梁燕君委员:为稳定市场,建议增加短缺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业的技术进步率,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快增长,如重点落实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主要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水平等。同时,要加强国家对重要农产品储备的调节作用。此外,应增加对城镇和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补贴,落实一系列关于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措施。

  -进一步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

  (网民疑问)网友“圣西罗的王者”:被称为“房奴”的年轻一代,对房地产市场抱怨最大却又很难享受廉租房制度。首先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体系的是中国城市最低收入家庭。然而,由于未能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截至2007年底,廉租住房制度惠及的家庭不足目标总数的6%。那些在城市里居无定所的农民工和自谋职业者等的廉租房在哪里?

  (委员回应)安纯人委员:尽管廉租住房制度已经推开,但建设步伐还比较缓慢,覆盖面还比较窄。其深层原因在于廉租住房的公共产品性质和财政总体属于“吃饭财政”的现状。按照国家的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至10%应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全面落实。而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的廉租住房补充建设资金的规定,也由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基础薄弱,提取资金少而很难落实。

  (网络调查)“两会热点”网络调查显示,38.49%网民选择政府应多渠道筹集房源,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向低收入家庭直接提供廉租房。

  (委员建议)安纯人委员:国家应加快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逐步扩大保障覆盖面。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同时,根据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实际,对为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的社会群体也尽可能纳入保障范围。另外,对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又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居民,可以推出“租赁型经济适用房”,给予相应财政补贴,鼓励其自置住房或租房。此外,多渠道扩大廉租住房房源。采取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使廉租住房的实物配租户数不少于应保障户数的20%。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