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相远:冰融雪化后的凝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17:19 绿色中国杂志  

  全国人大常委朱相远

  何谓“年关”?如今年青人,已无此意识与体验了。这次同南方冰雪的搏斗与闯关,却把子鼠“年关”,重新烙印在 亿万人的记忆中。

  千里冰冻寒凝,终在春节的鞭炮烟火中消融了。我们除了为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的闯关壮举而喝彩外,还 应凝思与深省,剖析根源,寻找良策。

  重视“转型期综合症”

  据报载,此场冰雪,为五十多年未遇。想想五十多年前,笔者正在苏州读中学,好像也见过如此严寒暴雪,但却无灾 害的印象与记载。因为自然现象,能否造成灾害,还取决于社会状态。如无人区的火山爆发或海啸,就仅是自然奇观而已,构 不成灾害。

  这次暴雪成灾,可能同“转型期综合症”有一定关联。三十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转型期。由于速度快、变化 大、影响深、涉及广,就必然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不平衡性、脆弱性,造成不适应、不协调,以及各种盲区和隐患,可称作 “转型期综合症”。在转型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消极腐败、人心浮燥、诚信失落、贫富悬殊、奢侈浪费、环境污染、工程 隐患、安全事故等等,都是“综合症”的表象。

  为什么说这次冰雪冻灾也同此症有关?因三十年快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四“流” 体系。它们如同人体的血液、淋巴、神经、经络四大系统,使我国社会变得气血通畅、代谢旺盛、精神焕发、肌骨强健,由旧 时病夫成了奥运强手。

  然而,无奈国家大、底子薄、发展急,虽取得辉煌业绩,但也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这四“流”体系中,还存 在许多不完善、不协调的盲点、漏洞等潜在危机,这也属于“转型期综合症”的一种。而五十多年前,根本谈不上这四“流” 体系。至今,当同样规模的暴雪严寒降临时,就将这些潜在的危机激活,经过一段发酵演变成一场现实的灾害了。

  人流与物流体系的不确定性

  在贫穷的计划年代,人的流动十分不易。农民终身困守于乡土,进趟城还要开证明。外出谋生,不算人流,而当作“ 盲流”,收容遣返。两地分居职工,唯获准年度探亲假,方可回家。外出旅游观光,更是天方夜谭,即使过年,交通也不拥挤 ,因“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到邻村走趟亲戚,就是很体面的社交活动了。因此,计划经济下,很少存在不确立性。

  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使人流量与日俱增,于是出现了不确定性。现今有两亿多农民,外出打工;上千万学生,异地 读书;每年国内游客,几亿人次。2004年的全国客运量,就达176.7亿人次,周转量达16309亿人公里。尤到年 关春运,上亿人流,如同搬迁了整个的欧洲,真是世界奇观。

  现在“八纵八横”的铁路干线网,又修建了许多新线、复线,营业里程已达7万多公里,居世界第三,且不断提速, 可“夕发朝至”。能通到乡村的公路网,总里程已达187万公里。以高速路为主干的“五纵七横”,犹如大动脉,总里程已 达3.5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民航机场有133个,航线里程205万公里,每天有几千航班。尽管如此,由于人流的不确 定性,一到放长假,尤其春运高潮时,仍显捉襟见肘,危机四伏。

  正由于转型期中人流体系的巨大不确定性,难以掌控,所以此次暴雪虽仅封断部分地段,就如血栓般造成大面积偏瘫 。由于气象预报未能同预售系统有效连接、互动,造成车站、机场一面人满为患,一面仍继续预售,广州站内竟滞留二十多万 人。京珠高速粤北段,冰封80公里,上万辆车排成长龙,几万旅客数日滞留于风雪中。湖南段共长522公里,却堵塞19 0公里,滞留2.7万辆车,8万多人。

  计划经济时,主张各地自力更生,每县都搞小而全,如“五小”工业等。地方上实行低水平的自给自足,基本上农产 品不出县,工业品不出省,人们过着凭票供应的贫苦生活。那时也未听说过什么“物流”体系,因而也不存在不确定性。

  改革开放后,发展市场经济。各地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全国大市场,由自给产品,变为流通商品,各地努力发展自己 的特色商品。小而全的“五小”工业,也早被关停并转,为高效低耗的工业开发区所取代。因此,物流的规模,与日俱增,也 出现了不确定性。

  过去蔬菜水果,皆当地自产自销,什么季节吃什么。现在南北绿色通道,南方水果北运,东部水产品西运,各种返季 节品种,地方特色食品,使餐桌上琳琅满目、吃遍全国。过去工业产品,在其全部循环过程中,主要时间停留于工厂内的生产 过程中,如今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流通环节的运储过程中。

  庞大的物流体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它为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了血脉通和的作用。在全 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网络中,物流成了运输的主角。2004年,全国完成货运量170亿吨,货物周转量达6944 2亿吨公里。

  但在转型期间,物流体系尚不成熟,需要磨合,因而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交通网的某个局部,发生了梗堵, 便立刻引起许多地区生活必需品与工业配件、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加上人们抢购备缺,更形成连锁反应。这次冰雪,不是发生 在边远地区,而是华中一带的纵深腹地。这种局部“血栓”,就会扩大成“心梗”效应。

  能量流体系的不平衡性

  过去经济不发达,我国人均能耗很低,能源结构比较简单,有能无流,谈不上能量流。民间照明为各种油灯,城里才 用电灯。根本没有“家用电器”的概念,最通常的就是“手电筒”。做饭烧水取暖,也多为秸秆柴草,城里才用煤球、蜂窝煤 。大城市中的煤气,也绝非普通百姓所用,这些能源也多为就地解决,有什么烧什么。电力供应,主要靠县级小电厂,维持一 般的照明。运输则靠人挑、牛拉、马驮,后来发展了自行车,汽车也很少。火车大多为蒸汽机车,装着煤的黑火车头,不断喘 吐着白汽与黑烟。除少数缺煤的省外,煤炭也多靠当地小煤矿,只有在大城市周边及少数工业区,才能看到高压线。那些蓝天 下的铁塔,就成为宣传画中工业化的重要象征了。因此计划经济时,能源消费水平低,倒不存在不平衡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能耗直线上升,人均年耗能已超过1吨标准煤当量。能源结构也发生质的变化,已形成了 全国统一的能量流网络。县级小火电,早被淘汰出局,连一些中等火电站,也因节能减排不达标,而纷纷关闭,一个个巨大的 冷凝塔,轰然爆塌。

  现在主要靠大中型水电站,3百多家大火电厂,及少数核电站,形成约3亿多千瓦的发电能力。依靠东北、华北、西 北、华中、华东、南方等六大电网,构成全国的输电网络。同时还有3.8万公里的油气管线,及许多运煤铁路专线与港口, 形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量大流动格局。这就造成能量流体系的严重不平衡性。

  随着城市人民生活的现代化,能量流体系如毛细血管般渗入亿万家庭。村村通电已基本实现。各种家用电器,层出不 穷,如空调、冰箱、洗衣机、高楼中的电梯。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全国持车量达8000万辆。各类加油站,若干公里就有 一座,形成供油网络。蒸汽机车早进入了博物馆,或作拍电影时的道具。在普及内燃机车的同时,许多铁路干线,皆采用电气 化列车组。

  因此,五十多年后的同样暴雪,对于不平衡性的能量流体系,就构成巨大威胁。北方是干雪,再大也随风飘落。南方 湿雪加冻雨,形成雨凇、冰凌、冻团,塔成冰塔,线成冰线。承重远超过了原先设计的负荷,终使掉串、断线、倒塔等事故不 断发生。高压线穿山越岭,一旦出了故障,山高路陡,抢修十分艰难。南方电网首当其冲,迫使6700多条线路中断,83 0多座变电站停止运行。贵州电网被迫解裂成6片,造成大面积停电。湖南郴州电网,1月13日已成孤网,30日就宣告崩 溃,全市5百万人,断电断水,陷入“孤城”之中,长达8天之久。尤其作为南北大动脉的京广电气化铁路,也因此而中断, 更造成全局性的灾害。

  由于城乡生活已进入电气化,人们日常生活对电的依赖性,也到无以复加地步。突然大面积停电,又长达十几天,给 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五十多年前,笔者生活在苏州,由于当时生活清淡简陋,对电的依赖性很低。除感骤冷之外,并未感 觉有什么困难。当时城中自来水也未普及,居民皆靠星罗棋布的水井。记得厚冰复盖的井台上,井口总冒着白汽,吊桶打上的 井水,还达15度。如今城镇全用自来水,一断电就缺少压力,加上水管冻裂,造成用水困难。个别残存的水井,竟成了救急 的明星。停了电,夜晚一团漆黑。商务部紧急调入340万支蜡烛,但相对于两千几百万停电户,又能照亮多少家庭。

  电网短路,发电厂又因缺煤而纷纷停机,共停机3992万千瓦,比三峡电站还多。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央领导亲 临一线,抓紧产煤、运煤,以保证355家直供电厂的燃煤贮存,终使平均贮煤达12天(平时为16天)。经过十几万电力 大军的拼死抢救,牺牲了十几位职工,终在年前使南方电网恢复了约70%。

  信息流体系的脆弱性

  在封闭的年代,人们生活中的信息量很小。联系靠邮信,难得急事,发个电报,打个长途,都要到中心邮电局去排队 。最快的信息传输靠广播,城市居民家里挂着有线广播匣子,农村则靠大喇叭,少数人家才有收音机。每天听点新闻与天气预 报,也就足矣!电话在城里靠传呼,呼一次四分钱。农村大队有电话的,也靠干电池加手摇。

  改革开放,信息量逐日加大。如今人们已生活在信息海洋中,竟要预防信息爆炸的冲击,防范垃圾信息的骚扰。固定 电话,基本普及到城乡家庭,号码数不断增位,许多地区已达8位数。高科技的移动电话,更迎头赶上,全国拥有手机3亿多 ,号位已达11位。几十万移动通讯基站,遍布国中。每天近百亿条信息,沟通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连收废纸的也靠手机呼 唤。再加上几千万因特网用户,大量信息流,在光纤宽带上传输。我国已成为世界信息大国。

  现代信息流体系,一刻也离不开电,因此十分脆弱。这次大面积停电,逼使信息流中断,影响了几千万用户,给生产 生活造成极大伤害。犹如“脑梗堵”,影响了神经系统,造成局部肢体麻痹,行动不便。老式固定电话,只要程控交换台有电 ,还可使用。但目前家用固定电话机,式样翻新,功能繁多,不插电就打不通,故使固定电话也大面积中断。由于6.7万个 移动通讯基站,平时未备临时电源,一旦断电停止运行,造成大面积微波盲区。各类手机,功能齐全,但几天不充电,也就成 了摆设。至于电脑,即使手提式,久不充电,也处于“脑昏迷”状态了。

  尤其邮局、银行系统,现在全靠电脑联网操作。年关逼近,几百亿元农民工的汇款,全得改用手工兑现。这些都反映 我国信息流体系的脆弱性。

  现代人生活,已无法离开信息流。所以许多地区,只好弄来许多已不时尚的半导体收音机,发给市民。有两节干电池 ,总可听到广播电台发布的一些信息了。

  亡羊补牢

  由上可见,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等,四大体系的形成,的确是现代化之必然。但因形成速度快,也出现许多 盲点、漏洞,形成软肋,成为“转型期综合症”的病灶。当暴雪突袭时,便发展成急病了。

  这次冰雪冻灾,历时20多天。据初步统计,死亡60多人,转移17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38亿元,1亿亩农 作物受灾。在中央全力领导下,全国上下一条心,终于战胜了灾害,赢得全世界的尊敬。但面对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 认真反思,采取对策,消除各种隐患。转型期中出现的“综合症”,唯有靠进一步转型到位,才能根治。

  首要的是改善和健全预警应急体制。这次冰雪灾害,开始于1月10日,虽有气象预报,但并未引起重视。1月中旬 遭灾的各省,正处于五年一度的“两会”换届热潮中。各方注意力与视点,皆集中于“两会”。各级新老主要干部,也被会议 程序安排忙碌得团团转。各媒体记者集中上会,全力报导两会热点新闻。会后新老班子,又在忙于交接。

  可就在这热闹非凡的中旬期间,灾情却在不断发酵,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到了下旬,电网由岌岌可危到解裂, 电煤告急,电厂停机,公路堵塞,铁路中断,加上春运到来。一场来势汹猛的空前危机,突然降临。中央于1月底多次召开会 议,布置抗灾。虽尚及时,但地方上却已错失了最佳良机。如果十几万电力大军,提前一周上山除凌,既不会塔倒、线断,除 冰工作也要轻松得多。高速路上一有积雪,就应立即清除,也不会冻压成厚冰。古人云,对灾害要“止之于未萌,绝之于未形 ”。这方面教训,值得深省。

  对于人流、物流的不确定性,也应调整。两亿多农民进城打工,每年如此来回长途奔波,也绝非常事。这次广东挽留 1300万农民工就地过春节。建议以后可否让1/3农民工春节不回乡,而将家属接到广东来。这样也可平衡往返车次的运 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建议可否逐步让一部分农民工,携家转移到城市就业,以减少农村人口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速度,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1/2以上,要在未来30年中,降为1/ 3。这才能推动“三农”的现代化。抓住这次社会共识的机会,把此事提上议事日程。

  运输系统,也要作出调整。南北大动脉的京珠高速,在粤北穿越高山区,最高海拔805米,高寒路段达20公里, 没有冰冻也为常年雾区,应当改线,下移到海拔600米以下。有些高速路架空成桥,得不到地温,背腹上下受冻,其路面更 应注意防冻防滑。扫雪车等防冻机械,也应准备充足,不能靠临时动用坦克,应配套各类除冰、清雪机械装备。

  对于南方电网,应重订设计标准,增加铁塔与电缆的承重能力。应当研发新的除凌防冻技术。

  电信系统,要克服脆弱性。包括移动通讯基站,皆应装备紧急备用电源,不能等到停电了,再从外地调发电机支援。

  调整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仍以化学能源(煤、油、气)为主。产区在西、北部,用户在东、南部,这种不平衡性,造成长途运 输,稍有堵塞,就发生大面积能源紧张。建议抓紧执行十七大提出“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决策。

  建议优先在南方发展物理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我国风力发电潜能达10亿千瓦,1/4在内陆,3/4在海上 。沿海各省正好能源匮乏,应当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以克服不平衡性,减少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压力,还可大大减少污染气 体排放。有人担心一次性投资过高,成本不过关。其实是可以解决的,西班牙现在的电力供应中,27%来自风力发电。我们 有何理由不能做到?

  太阳能发电,也是物理能源。由于太阳光均衡地普照万家,可以广泛发展家庭光辐电池板发电。在窗口装上光辐电池 板,产生的电能,不仅可供家用电器之需,还有余额可输至公共电网。即使雪天,也能解决照明和通讯等问题。衡阳与郴州, 若普及了家庭太阳能电池,这次断电危机,就不会出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辐板生产国,可惜90%以上产品皆出 口了。

  风能与太阳能都是新技术,虽成本较高,但有巨大预留空间,只要加强创新研究,就能将运行成本降至接近火电的水 平。看来是下决心的时候了。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时,我国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的能力,将基 本相等,每项皆能达到3000万千瓦,相当于三峡的发电能力。

  在应对挑战中发展

  这次暴雪冰灾,也是一次对国防的挑战和军事大演练,不仅出动了数万兵力,运输机、直升机、坦克、装甲车、野战 炊事车等全都上阵,而且也让我们上了一堂气象战争课。未来的现代化战争,就包括气象武器。敌方可以运用超高频微波装置 、无线电射频装置等,突然改变我方局部地区的气象,引发暴雨或大雪等自然灾害,使要害地段陷入瘫痪,为其它兵种进攻创 造条件。因此,我们还应从国防角度,来审视这次灾害,为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作好应战准备。

  任何灾害都是一次挑战,逼得我们奋起应战。当年的“非典”、“禽流感”、“大洪水”等挑战,使我们增强了公共 卫生防疫能力,抗洪防涝能力。这次冰灾,也定能增强我们在交通、能源、电网、通讯等方面的抗逆、应变能力。

  正如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指出的,人类文明,就是在各种挑战与应战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转型期综合症” ,就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挑战。对于任何挑战,我们都应同这次抗灾一样,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奋起应战。这 就能逐步克服“综合症”,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前进。

  (责编:耿国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