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强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能力建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23:53
提案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十五”以来,国家重视了区域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央财政加大了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措施和“工程”、“计划”,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我们看到,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正如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普遍认识到的,推动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质量公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此,结合着新课程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制定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规定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以及实施办法,加大了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力度,推动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等等,取得很大成效。但是,民进中央在西部农村地区调查发现,支撑着义务教育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教师培训体系本身却整体上能力不强,不能够满足西部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西部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西部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瓶颈问题。我们认为,西部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亟待加强教师培训体系的能力建设。 在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附设的教研室(中心)、电教室(馆、中心)单独设立的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和省市级教育学院,加上师范院校,构成一个教师培训体系。承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任务的机构主要是教研室、电教中心、进修学校。我们认为,一个工作体系的能力是由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和资源投入决定的。 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不顺。调查发现,在教师培训管理上,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都在管,造成政出多门、重复培训,加重了教师的培训负担。在教育系统内部教研室、进修学校、电教馆多个机构并存,协调难度大,协同效益差,更导致教师业务培训和理论提高脱节。 二、在培训组织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管理粗放,形式主义普遍。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在不做需求分析的情况下,制定培训规划,随意性很大。而承担主要培训任务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则被动地承接上级下达的任务,即使偶尔有自己设定的培训计划,也没有做扎实的培训需求分析。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只是迫于培训与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的压力而不得不应付培训。 三、培训经费不足。据调查,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反映教师培训经费紧张。目前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仍承担了30%以上的培训费用。资金缺乏限制了教师培训的规模,也导致培训时间被迫压缩,课程被简化。在某些地方,不少教师培训机构 “零经费运转”,完全依靠向教师个人收费,致使教师负担过重,挫伤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工学矛盾突出,节假日安排培训普遍。由于严重缺编,教师离不开岗位脱产学习进修,造成“工学矛盾”突出。致使需要脱产学习进修等较长时间的系统培训无法进行。许多培训工作只能是蜻蜓点水,难以讲深讲透,收效自然无法保证。在教师日常工作负荷大、压力大的情况,大部分教师培训又都安排在寒暑假和周末,严重影响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 五、培训机构及培训者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不高。现有培训机构及培训者的水平跟不上教师培训的需要,培训活动形式化,培训资源缺乏、内容陈旧、知识老化、模式单一、手段方法落后,脱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由于普遍缺乏对培训者的培训,致使培训者自身的素质不高,缺乏专家和优秀的学科专业人员,影响了培训质量,也造成教师的不信任。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