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佛山水道琼花再现 古村掩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02:06 南方都市报

  

让佛山水道琼花再现古村掩映
让佛山水道琼花再现古村掩映

  本报讯琼花会馆、桃李园可能重建,乐安花灯会、端午龙舟、秋色巡游等节庆活动可能重现佛山水道边……为了构建与城市总体建设相辅相成的水生态环境空间系统,统筹城市建设和水生态环境,创造出生态优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佛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佛山水道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以下简称《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和深化,该《规划》于今年2月20日通过专家评审,昨日市规划局公示了该文件。

  大量工业用地需置换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佛山市域的佛山水道全线,西起沙口水闸,东至沙尾桥,总长约25.6公里,河岸两侧进深约300m的区域(以用地实际范围或道路为界)用地面积为24.52平方公里(包括佛山水道水体面积)。途经两区、五街镇,分别是禅城区张槎街道、祖庙街道、南海区罗村街道、桂城街道、大沥镇。

  据了解,目前佛山水道沿线用地功能结构较为单一,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很低,主要集中在中山公园附近区域。此外,沿线的滨水绿地和公共绿地严重不足。佛山水道沿线用地功能仍以工业用地为主,现状用地性质与城市滨水区的功能要求产生了矛盾,沿线大量的工业用地面临置换的要求。

  昨日记者走访了佛山水道两侧,沿线多为化纤厂、发电厂、煤场等。尽管经过整治,煤场数量比以前少了许多,但昨日看到两家煤场均是露天堆放,风一刮煤灰到处飞。

  在本次佛山两会上,十一位代表联名上交议案,要求关闭或搬迁佛罗路街边煤场,该议案已被人代会列为五大督办案之一。有人大代表说,由于长期以来,煤场的场地设施简陋,且多数露天堆放,遇降雨或丰水期涨潮,煤渣等物被冲进河道,加重了河流污染;另外,一遇到刮风天,粉尘随风扬起,附近居民也不敢开窗户了。据有关部门介绍,2009年禅城张槎村头段、南海罗村段、桂城段、大沥段的煤场、沙场都将关迁。

  有5个启动地块

  此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合理利用和保护佛山水道的自然与文化资源,通过用地调整、结构优化、交通完善、绿地控制等手段,把两岸建设成为景色优美的城市窗口,塑造市民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

  据了解,近期(2008年-2011年)整治目标为:改善水质,达到佛山水道“江水变清”的要求,逐步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沿线的景观风貌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城市重点区域基本实现沿线景观环境整治和土地更新改造的综合整治目标。

  近期重点整治项目有:佛山水道全线截污工程和河涌整治工程;佛山水道全线的沙场、煤场的搬迁项目;佛山水道沿线存在危险性的或有较大污染的工厂、企业的搬迁置换项目;佛山水道全线的堤岸建设项目;城市重点区段(启动区)的建设示范项目;重点生态、景观节点的建设项目。

  而远期(2011年-2020年)重点整治项目有:佛山水道沿线不符合规划的工厂、企业的搬迁置换项目;佛山水道全线的滨水道路建设项目;佛山水道全线的景观建设项目及景观节点的建设项目。

  《规划》建议的启动地块有:佛山大道至规划海五路区段(市级启动区);沙口水闸区段(禅城区启动区);规划槎湾路至佛山大道区段(禅城区启动区);海八路以北、佛山一环以西地块(南海区启动区);南海大道至海八路区段(南海区启动区)。

  佛山水道沿线用地规划

  规划范围:

  包括佛山市域的佛山水道全线,西起沙口水闸,东至沙尾桥,总长约25.6公里。途径两区、五街镇,分别是禅城区张槎街道、祖庙街道、南海区罗村街道、桂城街道、大沥镇。

  基本格局:

  规划区的功能结构基本格局具体而言是“一带、三心、三轴、五区”的基本形态。

  “一带”是沿江设置的滨水休闲公园;

  “三心”分别为中山公园核心区、千灯湖北延核心区和河心岛绿核;

  “三轴”分别为中山公园核心区与佛山老城区的城市发展轴、千灯湖北延核心区与南海中心区的城市发展轴以及河心岛绿核与千灯湖绿核的城市联系轴。

  五区:佛山水道沿河二线用地由东到西划分为五个功能片区,分别是:①以沙口水闸水利工程、?i沙生态风貌村、王借岗古火山遗址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②张槎沿线的高新技术区;③以中山公园为核心的综合居住区;④以千灯湖北延公园为核心的商务金融区;⑤平洲区域的混合休闲区。

  看点1 重现往昔不遗余力

  保护传统村落

  《规划》提出,对中山桥、精神粮食社旧址等正在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未达到相关标准的历史建筑,建议参照文物保护条例的标准给予严格保护,进行原物修复和环境整治;

  对沿汾江两侧的传统村落,特别是?i沙、罗沙、寨边、庆云、茶基、岳利沙、回龙、石岸口等八个传统风貌及整体格局保存相对完好的村落实行相对较严格的保护政策,原则上强调村落与汾江之间的联系,以码头、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为主,不得新建建筑。村落内部水系必须与汾江贯通,并逐步实现村落水系的整体改造。村落保持现有肌理和格局,限制大体量及多层建筑的建设。所有汾江两岸的传统村落都应在河岸设传统标志物(如界碑、码头、旗杆等)和进村通道。

  在村落区,需尽可能地保存那些能体现出佛山岭南水乡特色的街道、水网与建筑的传统关系。

  不得破坏麻石驳岸

  另外,对旧有水利设施及构筑物原则上采取保护改造为主的策略,特别是汾江罗村、张槎段部分现存麻石驳岸应严格地保护,对于损毁和破坏的部分应采取修旧如旧的文物修缮策略,任何新建的堤岸及水利设施不得破坏传统麻石驳岸,其他废弃的水利构筑物如旧有船闸、水闸、渡口应采取积极的保护策略,从空间和形态上予以保留,功能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成为见证佛山水道变迁的要素。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i沙村时,该村临近汾江河边还保留着一排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如龙湾罗公祠、南湾罗公祠等,这些建筑风格古朴,上面留有古香古色的壁画。“原来有更多老房子,只可惜在‘破四旧’时毁掉了许多,像有上百年历史的豫章书院,原来供小孩读书、老人玩耍的,直到三年前才重建。”该村一位80多岁的老伯说。

  热心村民小罗领记者来到该村在汾江河边一处废弃的麻石驳岸,今年30多岁的他说:“小时候这条河很清,小孩子经常到河里游水,还搭过往的小船到七八公里外的中山公园去玩。大人就在岸边洗衣服。那时河边全是一望无际的竹林,把整个村都围住了,一派田园风光,那时我们这的竹笋很出名,销往珠三角各个城市。”

  重建琼花会馆

  《规划〉提出,对于汾流古渡、正埠码头、忠义乡牌坊、鹰嘴沙汛等原有城市公共空间和历史遗迹应结合佛山水道的改造积极恢复和重建,可通过立碑、挂牌等进行标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恢复部分遗迹及原有功能,为市民文化活动场所和佛山水道沿线的旅游景点。

  琼花会馆、粤海关税馆、桃李园(原是茶楼,1957年改造成青少宫活动中心)、英聚楼、武帝庙(关帝庙)(据民俗专家介绍,该庙原来位于水道转弯处。此处常起大浪,水下有漩涡,不少过往船只在此翻船,后有人在此建起关帝庙,以求风平浪静。每年关帝诞时,晚上会放起绚丽的烟花,十分热闹)等原来重要的城市公共建筑可以依据城市用地在附近临水区域适当重建。

  再现沿河节庆活动

  沿河周边的传统节庆活动和日常民间活动,如乐安花灯会、端午龙舟、秋色巡游等节庆活动和婚丧嫁娶、打牌下棋、体育休闲等日常民间活动可以结合佛山水道及周边公共空间进行,以丰富河流的使用类型;

  《规划》还建议,建立积极的沿河商业形态和空间,充分利用冯了性药厂、海天酱油厂等传统商品制造企业,在河边建立展示中心或销售中心,积极引导其他传统商业形态如茶楼、戏院、小吃、竹制品销售、陶瓷公仔销售等进驻沿河商业区域,在适当地区发展沿河餐饮、灯光夜市和购物区域。使佛山水道重新回到佛山人的生活当中。

  今年70多岁的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回忆:“在我小时候,汾江河水清河面也很宽,来往船只多,非常热闹。岸边经常停靠着花船,有歌女在上面唱歌。还有许多小船停在岸边,卖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鱼、虾等为原料炮制的艇仔粥。南堤市场这边有许多客栈。”

  看点2 一切为了亲水

  建蓝绿廊道 看美丽天际

  《规划》提出,在充分尊重规划区自然生态环境及其历史文化要素的前提下,构筑“一带六脉多节点”的网络型绿地生态水系结构。

  其中的六脉即打造纵深的蓝绿廊道。规划通过罗村涌、南北大涌、佛山涌、东涌(谢边涌)、千灯湖、花地涌等六条主要天然河涌或人工湖泊形成六条纵深型蓝绿色景观廊道,通过蓝绿廊道将滨江公园向城市内部纵向延伸,并联系沿江地区与城市腹地不同的功能组团,使公众能最大限度地享受河流景观带来的美感;同时强调依靠水网建设滨水开放空间、公园和林荫道,开辟一切可能的从公共道路和亲水平台看到水道的风景。

  佛山水道沿线共规划了18个景观节点,根据其功能分为城市中心节点、水口生态节点、门户景观节点、河道景观节点四类。其中城市中心节点共两个,分别为中山公园节点和千灯湖节点。

  本次《规划》提倡多元化建筑群,并使之形成丰富多变的天际线,避免形成单调乏味的沿岸面貌。在适当地点设立地标,例如在河港入口可设立地区标志,在河道沿岸地区兴建设计优美的低矮建筑物。在沿水休憩用地内,建议竖立别具特色的构筑物,既可帮助游人辨别方向,也可作为该地点的地标。

  水边限车流 设定步行区

  目前佛山水道两岸的滨水道路还不完整,局部路段存在瓶颈、线形不顺等问题。现滨水道路有的是简易堤路,以泥路为主,局部区段被沿线厂房侵占,不能通行,例如佛开高速至佛山大道区段、沙口水闸至郎沙路区段及河心岛两岸。佛山水道滨水区域的可达性很差,现状交通系统不能与周边环境连接成网络,难以达到把人流导向江边的目的,同时两岸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规划》指出,依托滨水公共休闲带和河涌绿化廊道,创造舒适的休闲空间、合理的步行系统及自行车路线。游览步道宽建议为1.2-1.5米,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宽松地通过,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座椅及健身器材,让人近水观赏。建议远期可以考虑把中山公园段沿河道路改为全步行区域。考虑水上游览路线,并规划游艇码头。此外,建议把较大车流量的机动车道放在非沿水地区,尽量保证沿水街道作为生活性的活动场地。

  讲古台:琼花会馆,建于明毁于清

  根据《佛山忠义乡志》的记载:“镇内有会馆凡三十七,琼花会馆建筑瑰丽,为会馆之最。”当时琼花会馆坐落于“优船聚于基头,酒肆盈于市畔”的大基铺(即佛山市红强街区)。当时会馆门口有四条大柱,还有个亭子。馆门口的牌匾是“会馆”两字,全馆的面积比当时的祖庙还大。全馆共分三进:第一进是钟鼓,继后有可拆可合的临时舞台;第二进是琼花宫大殿,大殿前是天阶;第三进是会所。华光诞时戏行中人汇聚琼花宫大殿祭祀华光帝。

  琼花会馆附近就是佛山大基尾河边的琼花水埠,方便坐红船的伶人上岸或到其他地方演出。而大基尾水?锻繁撸?刻有“琼花水?丁彼淖郑?是明朝万历年间立的。当时,琼花会馆俱有泊戏船,并设有伶人报赛之所。每逢酬谢神恩时,七八个戏班合演,非常热闹。咸丰四年(1854年),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在佛山经堂古寺率领梨园弟子,编成文虎、猛虎、飞虎三军。清政府为了消灭三军势力,残杀艺人,禁演粤剧,琼花会馆亦被烧毁。

  A34-A35版 统筹:本报记者 何惠文 采写:本报记者 程俊 通讯员 许伟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