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汉子辛酸坚忍关东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03:00 大众网-齐鲁晚报

  1941年阴历的十月廿七早晨,凄凄寒风中,24岁的王希举在乳山市乳山寨贾家村(现村名)北头的一片河柳林旁,含泪告别年过六旬的父母及妻子、姐妹、弟弟和两岁的女儿,背着一根麻绳捆扎起来的被褥卷和一大包袱地瓜干、一点花生米,北行踏上了他的“闯关东”之路,此后两年的闯荡之路上,积满了他的坚韧和辛酸。

  “饿”逼汉子闯关东

  当时的贾家村只有180多户人家,属牟海县。这里三面环山,北面一条土路通向今天的乳山城(夏村),全村几乎没有水浇地。王家的情况更难,只有5亩山地,而家口却很多,父母年过6旬,三个姐姐已经出嫁,两个弟妹尚未成人,自己还有一个两岁的女儿。王希举是家中男孩中的老大,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日寇侵扰,再加上1941年秋天的收成不好,而在当地做工还不如“闯关东”,为了吃饱饭,王希举从当年秋收后就开始琢磨着“闯关东”,父母、妻子开始不同意,但弟妹、孩子经常饿哭的声音,父母不经意的叹气,让王希举铁了心要去闯关东找条生路。为此,他借了几块大洋并找好同路人,还打听到了目标——吉林蛟河有煤矿。

  一步三回头,离开故乡,王希举在半路上和附近人石村的高福堂、高福田等3个表兄弟会合,其中福田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经夏村、车道、高陵、武宁,沿原牟海大道,经海阳、牟平,到达处于日本鬼子占领下的烟台,他们打算从这里乘船北上到大连。但由于当时闯关东的人很多,一票难求,王希举在烟台一直等了15天,“地瓜干数片吃,花生米数粒吃,就守在票房里,晚上坐着打个盹,白天也不敢出去,害怕被日本人抓走了。”老人回忆说。

  等到第16天,终于来了轮船,王希举买到一张底舱票,当晚8点,轮船起航,第二天凌晨4时许,船到大连。“日本人和汉奸控制得很严,逐个人检查手掌、搜身、搜行李”,眼睛死盯着问是干什么的。一手老茧的王希举等人被很快放行出“关”,没作停留,他们立即步行赶往大连火车站。先坐火车到沈阳,再换车到达吉林蛟河煤矿,买火车票几乎花光了王希举身上的大洋。

  一下车,他们遇人就打听有没有地方招人干活,满口的胶东口音顿时吸引了众多山东老乡,他们很快被这些老乡介绍到了煤矿。在这里,大家先顺着100多米的竖井下矿,再沿着坑道横行上千米,到达开采面,看到蓬头垢面的矿工在用镐、锹挖煤。日本人只为了掠夺煤矿资源根本不管中国矿工死活。从未见过的辛苦和危险让身体不是很好的高姓三兄弟决定离开,另寻生路,而身体最棒的王希举决定留下,毕竟身上已经没有一分钱了。

  此一别,王希举与3个表兄弟再未见面。

  日本煤矿里腿伤残

  在蛟河煤矿,王希举和工友们吃的是玉米饼子,且不管饱,住的是用木头搭起来的“人”形棚,地上一层木板做地铺。上百人的矿工两班倒,10几个人一班,一班12个小时,吃饭也在井下,甚至有时候长时间住在井下。3、4月份的东北大地仍是很冷,带去的被褥不能御寒,王希举不得不把所有的衣服都压在身上,实在不行了,就“偷”煤块带回工棚烧着取暖。“那是优质煤,划根火柴都能点着!”老人回忆说。

  长时间不见太阳的井下工作,经常发生的伤亡事故,让矿工们的精神高度紧张。有时候也趁日本监工不在时“磨洋工”,转眼到了1942年秋天,有一天,监工临时升井,10来个矿工扔下工具,围拢起来用石子玩起了五子棋,而王希举则在十多米远的地方靠着坑壁想心事。突然,他看到矿工们头顶上的坑道往下落沙子,紧接着,又出现了一道裂缝,他立即高喊“不好了,快……”喊声未止,连片的岩石、泥土“轰隆隆”砸了下来,瞬间,十几个中国矿工不见了,一些黏连着血肉块四处飞溅,一块飞来的石头重重地击在王希举的右小腿上。

  不顾伤痛,王希举和工友们手扒锹挖,几个小时后,一堆看不出人样的残肢断体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时候,王希举才感觉到右小腿骨钻心的疼,右小腿外侧肿得老高,右脚也似乎不好使了,这才知道小腿骨被石头砸断了。

  工友们凑钱把王希举送到附近一家日本人开的医院。王希举说自己腿疼,日本医生看了看后说疼就截掉右脚,作了一个砍的姿势,王希举被吓坏了,死活不让,住院更住不起,没有做任何治疗,王希举又被抬回了矿上。在日本监工眼里,走路一瘸一拐的王希举已没有用了。给了一点工钱,日本人把王希举赶出了煤矿。

  仗义老乡相助度困境

  身体残了,肯定再也找不到活,王希举想到了回乳山老家。当天,他背上自己的破铺盖卷,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地挪到蛟河火车站,然后坐了大约一天一夜火车到达大连。王希举这时又犯了难:腿“残”了,回家不能干活,还不是个拖累吗!流浪了几天后,王希举突然遇到了同村的王德竹。

  当时的王德竹21岁,木工。从16岁就开始闯关东,“身体很棒,人也很精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尤其在那个日寇横行的苦难年代,乡情更可贵。义气的王德竹把他接回自己家,供他吃住,甚至找人为他正骨、复位。

  静养一段时间后,王希举坐不住了,“不能老给乡亲添麻烦啊”,他想出去找个“轻活”干,王德竹又陪着他出去找活。其间,王德竹进一家工厂打听,王希举在外等候,几个地痞见他穿戴破烂、走路一瘸一拐的,就开始捉弄他,并说不三不四的话。这些恰好被赶回的王德竹碰见,五大三粗的王德竹火冒三丈,当即上前,搧了为首者几个耳光,从此,没有人敢欺负王希举了。

  经过熟人介绍,王希举被介绍到大连一家日本人控制的造船厂。上班第一天,王德竹陪同前往,熟人问他会干什么,王德竹马上代为回答说“是个好木匠”,并要求给个“5级工”待遇。随后,熟人让他用钻机打孔“亮一手”,操作又笨又重的钻机,干过矿工的王希举一口气打出21个孔,而一般人打七八个就头晕眼花,王希举顺利拿到了“5级工”待遇。但随后,麻烦来了,除会操作钻机,王希举几乎别的什么都不会。工人干活后,问“王工,行不行”,他只能说“行、行”,再后来就干脆躲着工人。好在都是中国人,大家骨子里恨日本人,都没有说他什么的。

  王希举回忆说,在大连期间,从来没有念过书的他随工友上街,得知街道上的门牌号全是日本文字,公园等场所甚至有“中国人不得入内”的牌子。难过之余,他发誓要供自己的孩子读书。

  转眼到了1943年春夏,一条大船下水舾装,像王希举这样的“工程师”都被安排到船上干活,王希举只能在级别更高的工程师指挥下干活。老实的王希举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工友。大家都很同情他,处处护着他,到1943年秋天,船总算完工交付。王希举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让日本人知道后,麻烦更大。加上年关将近,他决定辞工回老家。

  就在1943年秋天,背上从老家带来的破铺盖卷,王希举从大连坐船回到烟台,顺原路回到了老家。

  1949年之后,王希举和高福堂兄弟取得了联系,得知高氏兄弟离开蛟河后,先后到吉林抚松、蒙江(今靖宇县)开荒种地,养人参,收成不错,开始供六弟高福贵读书。有一年秋天,兄弟三人收了12麻袋人参,卖给日本商行后的一天晚上,一伙人闯进了高家,卖参钱连同值钱的家当被抢劫一空,连回老家的路费都没了,从此一蹶不振。但有文化的高福贵此后参加革命,从基层做起,解放后先后任靖宇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通化地委统战部长、革委会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

  闯关东的高家三兄弟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如今已经89岁的王希举还生活在生养自己的贾家村,膝下已有重孙女。


王永田 高洪超 王忠阳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