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挥写“大能源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03:00 浙江日报

  编辑点评:在罕见的冰雪灾害面前,在浙江百姓最需要电力的时候,“浙能”挺身而出,不计成本多发电,体现了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

  有勇气承担社会责任,除了作为国有大企业的责任外,关键是“浙能”多年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数百亿元的资产,1500多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国有企业大都面临着双重责任,一是要谋求利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要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浙能”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把握和利用得好,这双重责任完全可以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机会。

  罕见的冰雪灾害使浙江电网严重受损,电煤供应日趋紧张,保障全省电力能源安全成为一大焦点。在这危急时刻,一道道指令从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发出:不计成本以平均每吨630元的高价购入电煤,所属电厂按电网要求稳发满发,亏本也要尽力保证浙江全省的用电。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冬天,在节后企业开工用电需求急升的时候,在受损电网严重缺电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平时发电仅占浙江电网自发电量一半的“浙能”,用有史以来最贵的电煤,为浙江电网提供三分之二的电力——在这个紧要关头,浙江的每三盏电灯中就有两盏是“浙能”点亮的。

  “浙能”是我省在能源领域唯一的国有大集团,也是国内除国家直属的五大发电集团外最大的省属发电企业之一。作为省属国有大企业,“浙能”在确保数百亿元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承担了浙江能源安全的重任。

  “在浙江办发电为主的能源企业,必然会面对一次能源的稀缺和二次能源的竞争。”刚碰到“浙能”董事长吴国潮,他就开门见山地说。

  众所周知,浙江是个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的能源消费大省。而一次能源价格,在经济发展、需求趋旺的形势下,一直是涨声一片。在这样的形势下,经营以二次能源电力为主的“浙能”,压力可想而知。

  算一笔账吧,“浙能”成立7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从20美元一桶涨到了目前突破100美元一桶,电煤价格从每吨288元上涨到目前的平均每吨500元,这里就吃掉了70多亿元的利润。

  同时,随着大量发电机组上马,发电市场竞争激烈,“浙能”的机组发电利用小时已经从“电荒”时期的7300多小时,以每年400多小时的幅度大幅下降,2007年又锐减了470小时。

  一边是市场的重压,一边是企业的责任。面对目前发展过程中的新困难,“浙能”并没有把承担社会责任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努力将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新年伊始,“浙能”提出,进一步深化“大能源战略”,在发展取向上,高度重视一次能源的资源开发与保障,实现能源产业链的两头延伸;在发展内涵上,加大技术改造与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升级换代与绿色能源建设;在发展空间上,实施迈出省界、走出国门战略,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

  于是有了“浙能”放手投入100多亿元,在安徽建设年产600万吨煤矿和240万千瓦装机容量坑口电厂的淮浙煤电一体化项目,继而又在山西新建千万吨级大煤田。(下转第三版)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