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两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04:1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3月3日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开幕。“两会”召开前夕,就医改方案、物价上涨、政绩考核、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反腐倡廉、教育公平、绿色奥运和社保养老10项群众关心的话题,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展开了联合调查。截至3月2日,已有10余万人次参与投票,网友留言达1.5万余条(3月3日《人民日报》)。

  每年“两会”期间,是民意大汇聚的时候,今年尤其如此。本报约请部分作者发表了自己对“两会”的期待。

  期待代表“辩”起来

  “两会”所关注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所期待的,但笔者更希望“两会”代表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相互尊重对方的观点,同时也要营造出一种火热的辩论氛围。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辩论不同于吵架,人声鼎沸、议论风声的会议氛围,才是真正和谐的体现。“两会”的“会”字,拆开看,就是“人云”,人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才是“两会”所应追求的“人声鼎沸”、“观点鼎沸”的“会议生态”。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宽容对待每个代表的发言,虽然我们确实应该追求高质量的提案,但更重要的,则是这些提案是不是出自代表们的真实感受,只要是出自内心感受的观点,都可以畅所欲言。网友也应该对这种发自真心的提案及观点,给与鼓励。去年“两会”,巩俐的提案就遭到了网友的“哄堂大笑”乃至鄙视,这样的舆论氛围其实并不太好。当然,并非说巩俐的提案不能被批评,但不管是批评也好,反对也好,应该是就事论事,而不能是对代表个人进行攻击。

  其次,尽量不要预设标准答案。“两会”是议政之所在,是允许说错话的地方,如果已经预定了正确的标准答案,在这种框架下讨论问题,恐怕很难得出真知灼见。

  最后,我们的代表应该保持独立人格和个性,不要畏惧权威和名人,不要唯权威唯名人马首是瞻,每一位代表都是同等有分量、享有平等话语权的个体。

  正因为如此,笔者更希望在今年不仅看到代表们对民生的关注,更想看到,在民生的主题下,各位代表们发自内心的观点辩论。“两会”代表“辩”起来,百姓才会笑得更甜美。

  (欧木华)

  期待时评成议政参考

  如果,我们把网民看成是普通公众,那么时评的作者就是传播中的意见领袖,他们比普通的网民具备更频繁的媒体接触和表达的能力。如果,我们把网民的意见看成是舆论的原生态,那么时评就是较为成熟和理性的公众舆论。既然,网民的意见可以成为代表议政参考,无疑时评也能够承担这样的功能,而且在传递公众呼声方面更具效率,更加深刻。

  以时评为参考可以实现议程的设置。时评的选题通常是社会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与事件,这些问题是个例,也有普遍意义,需要代表们深入讨论。如果代表以时评为参考,就能够把握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发展脉络及存在的问题,就能够捕捉到公众关注的焦点,明白公众的利益所在与幸福所系。以此次人民日报所展开的调查话题为例,每一个话题都曾经成为时评的选题。无疑,以时评为参考,可以实现公众对代表、政府的议程设置。

  以时评为参考可以实现理性的交往。代表的观点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成为时评的选题;时评的观点可以让代表看到自己提案的民间反应。3月2日,一位代表对《劳动合同法》的表态,成为了时评热议的话题。如果这位代表能够读一读3月3日各媒体发表的相关时评,就会对自己的表达是否符合公众的议程有一定了解,就会对自己的发言是否能够引导公众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就能更趋于理性和准确,并成为人们的共识、决策的依据。

  以时评为参考可以获得建设性意见。很多时评的作者是专家学者,是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对一些专业问题、社会问题的研究更趋客观公正,也更趋专业,他们在时评中表达的观点,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完全可以成为代表研究某个问题的参考。

  作为一个时评作者,我期待时评可以成为“两会”代表们议政的参考。

  (乾羽)

   期待“案花”都有硕果

  信风一样的“两会”,花期般地引发民众的期待。民众期待什么呢?除了来自高层的好政策、好精神、好举措之外,另一块重要内容就是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够通过议案、提案,解决大家不断呼吁与期盼、贴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如果把每一份议案、提案比作鲜花的话,民众希望通过这些“案花”收获丰硕的果实。

  近年来,全国人大、政协对议案、提案的办复率、满意率不断提升,由此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多利好,这正是民众对“两会”期待越发强烈的原因之一。审视“案花”到硕果的过程,相当数量的议案、提案质量不高,与人民群众诉求相距较远,有些就是提交人自己作秀的“杰作”,这种影响会议效果与百姓满意度的瓶颈因素,期待今年有所改观。

  记得前些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不时传出惊人之语:有人建议应该把泰山定为国山;有人倡议“妇女节”应改为“女人节”;有人说推动禁烟会影响社会稳定;有些委员的提案,被网友指责为“像小学生作文或者倡议书”……大家对议(提)案诟病与批评,其实是对没用好授予权力的失望。在有限的会期里,代表、委员应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提交经过可行性论证、得到多数舆论认同和多位代表委员附议的议(提)案。

  因花而得果,花的质量决定果的质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也是一样,“案花”质量决定最终办理的结果,决定民众的满意度。故,希望代表、委员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准备代表民众利益诉求的议(提)案,努力使自己开的那朵“案花”结出硕大的果子。(成彪)

   期待架起“连心桥”

  “两会”民意浓郁,代表心系民意,为民鼓与呼,才会不辱使命。每一位代表、委员都应该格外珍惜群众赋予自己参政议政的权力,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顺应民愿上下功夫,让自己真正成为民情之路、民意之桥。切不可脱离群众、照本宣科,或发表一些毫无见解的意见和主张,甚至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在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上打个折扣。但是,要真正做到为民意架起“连心桥”也并非易事,笔者对代表和委员们有两点期待:

  其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既要充分利用网络、走访等一切途径深入到群众中间去,敞开胸怀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问问群众还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需要、还有什么愿望,也要了解和熟悉相关政策、数据,并在深入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呈之有据、言之有物、说之在理,避免空洞不着边际的泛泛而谈。

  其二,要敢于坚持原则、大胆陈词。为群众说话,天塌不下来。代表和委员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表达自己的主张,不仅要能说、敢说,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大实话,说出群众的心里话,切忌那些无关痛痒、一团和气的客套话。尤其是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淋漓尽致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全国亿万群众对“两会”寄予厚望,民意浓郁又难免繁杂。各位代表和委员们要沉下心来与群众密切互动,凝聚民心、体现民意,架起一座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桥”的两头,一头系民情民意,一头连国务政事;“桥”畅,民意达;桥堵,民情塞;择其要之而畅达,扬其次之而通堵,这考量着每个代表和委员的德行与智慧。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好代表和委员的重任,才会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张森林)

   期待创新善治之门

  每逢“两会”召开,舆论的关注度空前强烈,民意的呼声空前高涨,今年尤其明显。我以为,这是随着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政治”日渐“生活化”的一个显著表征。参政议政,不再是官员和社会精英的事情,也与咱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两会”已经成为民意诉求表达和实现的重要途径。故而,“两会”年年有,公共的“期待”之声也不绝于耳。

  林林总总的“期待”,汇聚着民生的权利渴求。在笔者看来,这些“期待”其实都不是问题。“两会”,不过是又一次将这些问题“焦点化”罢了。我以为,对于今年的“两会”,我们或者更应发出这样的“期待”:提出问题的提案更有深度,解决问题的讨论更富有时代气息和民生考量,政策的制定更贴近现实、更全面、更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譬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的问题,几乎年年都提出,但代表委员们对此的“提案”多呈现出“重复性”的特征,却鲜能听闻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具体实质性“建议”。所以,期待委员代表们在今年的“两会”上,能有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两会”的参政议政价值,并在“两会”结束后用以指导现实决策,发挥作用。

  公权力善治,具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尊重和善于吸纳民意;另一层是,善于治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取得最佳的管理效能。事实证明,我们已经跨入了一个民本时代,但仅仅有尊重和保护民生利益的积极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善治”,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换取最大的管理效益。而“两会”的召开,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民意诉求得到关注,民生利益保障的举措全面创新——盼创新的“两会”,去打开一道公权力的善治之门。(陈一舟)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