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李学电工 服役时办工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07:37 长江商报

  92岁的老人施九成62年前创办武汉最大的民营电机厂 忆起在汉率先做实业很自豪

  本报讯(记者 刘春燕)一位92岁的老人,跟电机、无线电、探照灯等打了一辈子交道,年轻时候经营当时武汉最大的民营电机厂,为改造汉口电网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仍耳聪目明、身板硬朗,时不时跟儿孙抢着换灯泡、修收音机。

  他叫施九成,是解放前武汉新中电机厂厂长。昨日,在破旧的平房里,老人操着纯正的上海话,慢慢回忆起半个多世纪以前做学徒、考军校、修武器、建工厂的人生经历。

  饭店里学电工 军校里长见识

  1916年,施九成出生在上海崇明岛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2岁那年,他小学没毕业就到上海东方大饭店做学徒,跟着师傅学电工,从普通的换灯泡到修理无线电,他边学边试,自己还偷偷在外四处拜师学手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空军地勤防空学校要招200名技师进修,为作战提供后勤服务。“几万人报考,队排成长龙,我考了前几名。” 谈起这段经历,施九成老人颇为自豪。

  进入防空学校,他才接触到先进的机械技术和正规的技能训练,可谓大开了眼界。“授课的都是从国外学成回来的精英,他们讲美国、苏联、德国最先进的防空设备和无线电技术,那段时间是我充实知识最多最快的时候。”

  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施九成一直参加编队学习、服务,在转战上海、武汉、长沙、衡阳、昆明的过程中,他跟战友们一起负责试用、维修进口的先进防空设备,包括枪、炮、探照灯、雷达等。

  1940年,施九成在昆明国民党部队中服役,当时他们主要是晚上作业,白天很清闲,于是他就跟战友张忠裕、胡如棠合计,以现役军人的身份办了一个亚洲电业机器厂,主要是维修机器。

  别家不敢招工 他都揽到厂里

  1946年,施九成和张忠裕、胡如棠转业后一起来到武汉,把昆明的机器厂搬迁到汉口车站路,改名武汉新中电机厂,主要还是修理机器,同时贩卖旧马达。据武汉地方志记载,那个时候直至武汉解放前夕,江城三镇电工行业都是以贩卖旧马达、修理装配为主。

  3个人,在武汉白手起家,把在昆明的积蓄全部投进去了,既是老板又是伙计,自然忙不过来。后来厂里开始招学徒,从一二十人到五六十人。1952年全国掀起“三反五反”运动,别家私营工厂已经不敢招收学徒、工人,施九成不怕被“揭发”,仍然抓紧招工,包括专业军人和学校毕业生,最多的时候达到近百人。“我就是一心想把工厂发展壮大,要做大,首先是人手要够多够强。”

  也就在那一年,新中电机厂由车站路迁到了老通城对面,工厂规模扩建,开始尝试制造电机、变压器、开关,产品很大一部分销售到武汉发电厂,其余卖到周边县城的电厂等单位。

  1955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工厂获得国家投资公司5万元资金,再次扩大生产经营规模。1958年,武汉市为兴建关山工业区,就以新中电机厂为基础,合并了国营武汉电器厂、大华电机厂、大力电机厂,组建了武汉综合电机厂,1959年建成投产。这也就是现在湖北电机厂的前身。

  因为生产经营业绩突出,施九成多次被武汉市评为劳动模范、工商界先进工作者,特别在1957年,他就出席、列席了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工商界的3次大会。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辗转咸宁,组建现在的湖北第二电机厂,直至1977年退休。

  汉口电网改造 他立下汗马功劳

  一辈子修理、制造电机、无线电,施九成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呢?“那要说到公私合营前,武汉电网的那次大改造。”老人的记忆愈加清晰。

  上世纪50年代初,汉口军工厂和各类大型工厂很多,生产任务重,用电量大幅上升,发电厂负荷过重,电压不足,必须改造电网。凭着当时新中施九成的名气,电厂副总经理亲自找到他帮忙。

  施九成来到江汉路大水塔旁的这座覆盖全汉口电力输送的主变压器旁考察。电厂提出两套方案请他定夺:一是加粗电线,二是改造变压器提高电压。施九成当即认同后一种方案,认为尽管技术难度大些,但毕竟操作方便、节省人力财力。结果是,他亲自上阵改造变压器,顺利提高了电压,解决了汉口乃至远城区百万人口的供电问题。

  施九成说,他这一辈子不容易,但想起在武汉率先做过实业、有过一段光辉的过去,为武汉工商业发展贡献过力量,他觉得这辈子很值。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