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化改革产生新腐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07:47 新华网

  车改=变相加薪?

  据本刊记者调查,全国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不但没使公众的意见减少,反而更加强烈。

  “主要是各地的公车多数采用‘卖公车、发补贴’的改革方式,即所谓‘货币化改革’的形式。”杨钟红副教授认为,“尽管这种模式符合货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照顾了不同级别官员的切身利益,但却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甚至产生新的腐败。”

  “货币化的好处是把公车的费用转变为个人收入,激发个体的节约机制,从而在整体上控制公车费用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毛寿龙教授这样分析,“但由于公车消费数额巨大,根据这一数额公车消费转变为个人补贴,相当于相关人员每个月增加了数百元乃至数千元的收入。这如果没有与公务员薪金制度改革相配套,很容易引起进一步的不满,因而很难持久。”

  “在原来的公车管理体制下,不同岗位的人员,用车频率相差很大。而按行政级别一刀切,货币化发放补贴,有变相加薪之嫌。另一方面,货币化与官职挂钩,仍然带有‘官本位’痕迹,不利于调动公务员积极性。”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一位博士生同样认为。

  “我们单位的公车,就是以很低的价钱卖给本单位的领导和职工,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甚至隐藏着一些营私舞弊的操作空间。这不是个别现象,其他地方也很普遍。”记者一位在基层为领导开车多年的朋友说,“车改成为了某些人获取私利的机会。”

  在采访中,多数受访者认为公车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是因为这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都掌握在各级官员手中,其目的以确保公务员阶层既得利益为出发点,把公众排除在决策之外,最终难获民意支持。

  公众限制公权是出路

  有关专家认为,破解公车改革难题,就是要充分运用公开听证的办法,请出利益相关人和公众一起讨论确定改革方案,给所有相关群体,特别是公众充分发言的机会。

  “公车改革需要国家政策强力推进,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制订详细的有关公车改革指导意见,以在更大范围内为车改统一步调,规范地推进公车改革。”李成言教授认为,“要慎重使用货币化替代方法,可多探索一些有效的手段。因为公车改革说到底还是公共财政的使用问题,它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自然要听取民意,这样才能设计出让民众满意的制度规范。”

  “公车改革应该遵循该留的留,该收的收的方针。对于因确实需要而保留的公车,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从严管理,加大对占用公车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公用车辆使用应该进行信息公开,让民众监督公车消费,让公车消费的信息尽可能公开。”李成言教授说,“对于取消了公车的单位和人员,出于公务需要使用社会车辆,单位可设立一整套严格的使用范围、批准程序和报销制度。除了公检法等执法机关的特种车辆外,其他由区级政府牵头,集中所有部门和单位的公车,组建公务用车服务公司;公务用车服务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搞好成本核算,对公务用车实行政府补贴价,对外实行市场化运作;对超标车予以拍卖,以体现政府倡导的节能减排。”

  据了解,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普遍受到重视。比如瑞典政府设计了一套公务车监控系统,在每辆公车上都装有GPS系统,并安装了带有“公务”和“私事”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任何人用车时,必须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启动,如果是按“私事”键,行驶费用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扣。监督部门不定期地从GPS记录档案里抽查,如果发现按下“公务”按钮的汽车驶向商业区、娱乐场所等非工作场所,便会进行调查。

  北京中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立元认为,只要政府有决心,公车改革思路很简单,基本原则是:公务乘坐出租车。当然,警用巡逻车、工商执法车等最低限度保留的公务用车除外,其他的诸如领导干部配车等全部取消。

  为此他提出了“公车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思路,具体措施有四点:“首先,加快公务用车立法进程,明确最低限度保留公务用车的范围、使用规范、公车腐败的处理措施。其次,此范围以外,一切公务均乘坐出租汽车。第三,组建公务服务汽车有限公司,分流超范围公车与司机,最终过渡到与普通出租汽车公司同等的经营范围。第四,对保留下来的公务用车严格管理,对公车腐败严惩不贷。”

  在采访中,多数受访专家认为,公车改革的实质,是剥离公车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除公众的参与外,离不开刚性制度的推动。由此,走法制化之路,让权力制约贯穿改革始终,必然是公车改革的治本之策。(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