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越——关于传统文化及其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08:58 南海网

  

对话张越——关于传统文化及其他[图]
张越与本文作者在北京合影孔见摄

  南海网3月3日消息:近日,记者出差到北京,正在为今年“三八”晚会紧张准备节目的张越还是安排出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妇女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 《半边天》和《张越访谈》无疑成了中央电视台别具一格的访谈节目,张越善于从平凡人身上发现不平凡,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出大智慧,让人从普通人身上感受生活的真谛等主持风格,让张越赢得电视观众的普遍欢迎。去年底,张越获得2006年度中央电视台优秀播音主持人“双十佳”称号,她依靠个人的思想深度、知识积累,依靠对被采访者的尊重和平和的态度,赢得了节目的成功。

  张越看传统文化热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领域国学热、儒学热的兴起,唯“古”是好,认为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1世纪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等等思潮让人产生困惑,把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对立起来,刻意夸大国学的意义,这种思潮的结果,也将会导致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抬头。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和节目主持人的张越,对这一现象给予关注,春节前夕播出的“张越访谈特别节目——《本色于丹》”因涉及对《论语》等传统经典的评价,曾引来观众的关注和热评。

  对此,喜欢说大实话的张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于丹是从《论语》里面选了一些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比如说孝道、文明礼貌之类内容来讲述的,但《论语》里面还有大量的是讲统治权术、治国安邦的道理等这些跟老百姓关系不是很密切的内容。“我觉得,《论语》是那样的一个作品,就是讲故事编道理的。道理都是些好道理,对别人要温和,对朋友要有礼貌,对孩子要照顾,对长辈要孝顺,这些都没错。作为一般性的讲人生道理的书,它可以给人提示一些生活的启示。但说到‘半部《论语》治天下’,它没有现在所推崇的那么高。就人生修养方面来讲,当我们精神陷入困惑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国学里面找到精神力量。但国学不仅仅是《论语》。因为《论语》不能给人信仰,它仅仅能提供一种价值取向,而对人生的终极问题它却没能够提出来。为什么好人总是在受苦?有些时候好人为什么得不到好报?好人受苦的意义在哪里?《论语》没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因为《论语》只谈生,不谈死,它不讨论人的灵魂问题,它只讲现世的规则,对人本质的问题缺乏终极思考,它不能解决我们今天碰到的所有问题。我认为,固守传统只能把中国推向歪路,站在现代文明人的角度,我们应该有空前的大气魄,吸收古今中外全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这才是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张越言辞切切,充满激情地说。

  自由散淡的张越

  张越永远给人爽快、聪慧和热心肠的印象。她对朋友甚至是采访嘉宾的关切、细腻、温情、慷慨,舍得付出时间和真情常常叫人感动。她的洒脱干练,敏锐和深刻,开朗活泼的性格,笑起来一副阳光灿烂、没有遮拦的样子,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张越天性自由散淡,她对问题的评析也洋溢着很强烈的张越风格,她对传统文化一番述评,也显见她对此问题思考的独特角度。张越的特别爱看书在圈内是出了名的,每隔一段时间和她见面,她都会给你开出一大批书单,这些书都是曾经令她感动或者给她启示的。可贵的是,电视上的她从来不做有文化状,博览群书的她依然那般生动活泼,全无女博士或“书女即淑女”那满脸的忧郁苦涩状。张越是充满书卷气的,你从她仰着头谈吐的一个姿势、对某件事折射出的一个迅速的眼神,也能发现她深藏于心的过于苛责的趣味和情调,尽管她有时也会用大俗的口语和别人插科打诨,在公众场合被人认出来了,张越依然我行我素,开朗乐观而口无遮拦。所以张越在朋友们面前、在主持节目时、在社交场合之中,常常都以能说、善说、声大、偏激、爱逗乐、寻开心的形象而示人。身边的朋友知道,那充其量也只是她性格最表层的一个侧面。张越说,她最渴望的生活状态是诚实地工作,踏实地生活,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心灵,饱满的生命力。这是张越努力生活的理想状态。她不断地采访别人也不断地接受别人的采访,她对人怀有的深切同情和平等待人让她获得了爱与尊敬。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