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委员称未提议解散中科院工程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10:29 成都商报

  本报记者昨在京采访当事委员,并调查得知所谓“火爆提案”不存在

  近日,一则关于政协委员“火爆提案”的报道在各大网站和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报道中称,来自重庆的两位全国政协 科技界委员大胆提议,解散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报道甫一出炉,立即引发支持和质疑两方强烈争论。但是,其中一位当事委 员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未提过、也从未准备提这样的提案,完全是莫名其妙就被扯了进来。

  新闻回放

  “提议解散中科院工程院”引发热议

  关于“解散中科院、工程院”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月29日的重庆几家媒体上。报道中称,重庆两位来自教育科技界 别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校长、重庆市科协主席李晓红和九三学社重庆市副主委、重庆市科委副主任潘复生,准备在 这次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为了避免两大科学院与高校在科研项目上恶性竞争,建议整合二者资源。报道说:“可以解散 两大科学院,然后将两大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并,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 管理全国的科研机构。”但这一报道起初并未在全国引起更大的波澜。

  3月1日,在南方的某报再次以更大的篇幅报道了这一提案,标题为《重庆政协委员:解散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 文章除了报道李晓红与潘复生的“火爆提案”,还就这一话题采访了几位广东的政协委员,一位广东的委员更是在接受采访时 痛斥“中国95%的科研论文是垃圾”。

  此后,全国各大报纸和主要网站纷纷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在南方的某报这则报道,并引发了正反两方强烈的争论。反对 方认为,科学院、工程院集中国家科技精英,是国家科研实力的代表,不宜撤消,科技部是政府管理部门,也不宜与科研机构 合并;支持方则将怨气更多地引向了学术腐败、科研机制存在的问题上。

  委员生气:我莫名其妙被扯了进来!

  然而,当本报记者昨日试图就此事进一步采访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李晓红委员和潘复生委员时,却发现:所谓的“解 散两大科学院”的提案竟然根本不存在。

  

  记者昨日三次致电潘复生委员。这位“海归”委员一提到“解散两大科学院”的提案就生气:“我根本没有提过、也 没有准备提过这个提案,莫名其妙就被扯了进来!”潘复生说,重庆某媒体记者只是在电话中问过他国外关于大部门的相关做 法,而其他媒体更是没有对他进行过采访,“我告诉他们说,国外的情况也不一定,有的国家是整合在一起,有的国家也是分 开的。根本没有说过解散两大科学院的事,更别谈提案了!”

  

  对于记者提出的进一步采访要求,潘复生拒绝了,“我完全不了解这个事情,也没什么可说的。重庆相关媒体已经就 此事登报澄清了。”他表示,自己以前是人大代表,这一届才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这次的提案不会关注“解散两大科学院 ”之类的问题,而是会聚焦在节能减排和完善政府预防应急机制两方面。

  

  李晓红委员更是拒绝关于“解散两大科学院”的任何话题,他激动地表示,“重庆媒体已经登报致歉了,其他我没什 么说的,也不会就此事再接受采访。”对于此事在全国引起的巨大影响,李晓红没有此进一步发表看法。

  当事媒体已经登报致歉

  记者发现,事实上,在3月1日凌晨3时38分,即首篇报道见报的第二天,重庆某报的致歉声明就出现在了该报的 网站上。声明中称:“本报昨日《整合中科院和工程院避免分头搞研究》报道不实,标题应为《加强中科院与高校科技力量协 同,增强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委员建议主要内容为:将中科院和大学的科研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人才资源等 以一种机制进行整合共享,优势互补,以减少不良竞争和科技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完全没有涉及机构 设置问题,更没有‘解散’一说。特此更正,并向李晓红委员、潘复生委员及读者致歉。”

  记者调查:

  “解散”一文是如何出炉的?

  那么,“解散两大科学院”的报道又是提案如何出炉的?记者昨日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据最先刊出该报道的重庆某媒体当事记者介绍,当初李晓红委员接受采访时确实还未形成具体提案,但在和记者交流 时谈到了计划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希望整合中科院和大学的资源,减少科技资源浪费。但由于双方对部分概念的理解偏差, 报道成了“整合中科院和工程院”。因为李晓红和潘复生都是教育科技界别的委员,因此记者就这个问题电话采访了潘复生委 员。2月29日报道刊发后,报社也就相关问题的报道偏差致了歉,但没有想到后来事情影响会那继续发展得这么大。

  而在南方的某报当事记者昨日坦言,他们最先是从2月29日某网站的全国政协“两会”专题“一语惊人”栏目中看 到的这篇报道。因为话题是由身为科学界的“专业人士”提出的,所以觉得很有新闻价值,并继续进行了落地采访。因为两位 委员当时还身在重庆,无法联系到,因此也没有对本人进行更多的采访,准备在“两会”期间与两位委员再就此话题进行深入 探讨。

  该报的报道随即在3月1日被各大报纸和网站进行了广泛转载。纵观各方评论,争论与质疑的焦点事实上已经从单纯 的两大科学院是否应该撤销转向了对科研机制、学术腐败、高校教育和高层知识精英行政化等问题的讨论。在国家大力推行科 技兴国、自主创新的国策下,出现了更多更强的民间声音,呼吁改进国家科研体制,解决科研领域尚存在种种问题。

  

  委员建议:

  政府机构和高校人才适度流动

  在记者采访中,一些政协委员也就“解散两大科学院”的说法以及现行科研体制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成都市政 协副主席,并身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戴晓雁委员认为,现行科研体制最大的问题在于高层知识精英行政化,这造成 了人才的极大浪费。“院士和专家应该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而不是各种行政职务缠身。这样既“残废”了专家,而且可 能因为专家在某方面经验不足而误事。”戴晓雁委员建议,可以在政府机构和高校间适度进行人才流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