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巧对美国记者提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11:07 世界新闻报

  稳如泰山

  巧对美记者提问 为礼宾定新规矩

  梅光(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

  谈到周总理的外交技巧,我记得有好几个小故事。解放初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不怀好意的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中国现在还有没有娼妓?面对这个挑衅性的提问,周总理沉稳地说:“有,在台湾。”仅仅四个字的回答,既客观又现实,令当时中外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时在他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支美国产的派克笔,于是便用讽刺的口吻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作为一个大国总理,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周总理风趣地说:“谈起这支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战利品,是他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这礼物也的确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这位美国记者讨了个没趣,满脸通红,无言以对。

  还曾有一位美国记者问周总理:“为什么你们中国人把脚下走的路叫马路?”周总理机智地回答说:“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马路。”这个美国记者接着问道:“我们美国人走的路都是仰着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都是低着头?”周总理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什么奇怪的呢?走下坡路的人总是爱仰起头来,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下头啦。”

  江康(外交部前礼宾司司长):

  我就讲讲总理在外交上的礼仪吧。有一次,我们到机场送外宾登机,总理站在飞机下面跟外宾挥手告别。正在这时,风雨大作,总理坚持不走,迎着风雨站着,直到飞机滑向跑道才离开。

  总理一贯重视礼宾工作,他认为交际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比如说,周总理每一次和外宾握手都是目光炯炯,注视着对方。我曾听说周总理和一个外宾握过手后,过了几年再次见面握手,总理还知道他是谁。

  最值得一提的是总理倡导进行“礼宾革命”。当时,我们的礼宾规格一些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学来的,还有一些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学来的。总理认为,这些东西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我们得创造出自己的礼宾。在他的提议下,一些繁文缛节被取消了。比如过去欢迎国宾都是在长安街悬挂标语、彩旗,在大北窑、木樨地竖起来访领导人的画像,有时还要在机场举行几千人的欢迎仪式,这些现在都没有了。

  同时,总理亲自规定了一些宴会的标准,并改革了国庆贺电的处理办法等,这就把中国的礼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具有自己的特色了。(殷立青 葛怀宇)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