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食品行业质量电子监管制度存在弊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13:36 人民网

  今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因为中国即将迎来奥运会,对于中国的食品安全,整个世界都在密切关注。3月3日,素有“提案大户”之称的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做客人民网直播间,重点谈了中国食品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直言现在食品行业的质量电子监管制度存在弊端,既不实用又会给老百姓增加成本。

  2007年12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要求“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电子监管码后,方可出厂销售。”,这一举措对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影响巨大,实际是设置了新的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条件。

  宗庆后表示,每个产品都要打上电子监管不太现实,包括现在的技术也没有到这个水平。打上电子监管以后,消费者买了这款产品,花钱可以通过电子监管去查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是娃哈哈生产的,到底是什么时候生产的。但实际上现在有代码还有生产批号,实际上都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监管部门如需对产品的流向、销售情况等进行监控,完全可以通过核查企业销售记录、台帐等方式达到目的,是否有必要再建立一套实质上重复的信息提供系统?

  宗庆后指出,国务院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出台若干政策和规定,目的是关注广大食品消费者的利益。但为了实施该法规,生产企业尤其是最小包装数额巨大的食品生产企业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设备改造、配置人力、购买耗材以及获取几乎是天文数字的电子监管码。对于产品附加值较小且已经是微利的食品企业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而广大消费者除了需要承担生产企业不可避免地转嫁的部分成本外,如果要利用该监管体系辨别产品真伪(而不是产品安全性),还需付出电话费、短信费或上网费等。因此该电子监管码的实施,不仅无助于提高对产品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的监管,反而会对近期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企业搞这个东西要增加很多投入,消费者查的时候还要付费,这个并不是真正解决质量测试安全的问题,”宗庆后说,企业增加的这些负担无疑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企业不可能亏本卖给消费者。因此电子监管无形中就会增加老百姓的成本,实在是企业也不愿意,消费者也不愿意。

  基于上述意见,宗庆后认为,该法规若在预包装食品中实施将会耗费大量社会资源,极大增加社会成本,反而会对近期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利于党中央号召的节约型社会的建立,而在促进产品质量特别是预包装食品安全水平方面并不会达到预期的作用,因此预包装食品产品领域实施电子监管码制度,其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值得重新进行论证,不宜仓促推行。如果近期必须实施,则建议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试点,待技术上完全成熟,且能保证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不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对保证食品安全的确能发挥很大作用等情况下,再考虑向全国的食品行业逐步推广,千万不可简单的一刀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