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时代新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15:04 湖南卫视

  片头:

  序:

  [画面]

  旧上海外滩、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旧中国街市原貌、百姓遭受奴役与压迫、黄河水咆哮、雷电交加、五四运动、孙中 山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庆祝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开国大典

  [解说]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然而,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开始酝酿着一场又一场风云激荡的变革。救 亡图存的热望、民主共和的理想,化为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先驱的疾声呐喊,也汇成了中国冲决旧时代桎梏,融入现代化潮流 的铿锵步履。

  [画面]

  五十年代新中国改天换地大兴土木的建设场面、毛泽东、周恩来、钢铁工人欢庆

  [解说]

  五十多年前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建设着自己的理想家园。一种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向人们敞开了怀抱。它的 名称,叫做“社会主义”。

  [画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一组基层考察镜头、邓小平江泽民握手、江泽民基层考察镜头、火箭升空、城市入海口大景、 海洋海浪、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九大常委、胡锦涛基层考察、海洋油井、三峡青铁建设镜头、工人施工、国旗、“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巨幅标语

  [解说]

  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走向昌明、走向复兴的中国,今天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 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中国新一代领航者正以大无 畏的气魄,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 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

  分集片名:第一集时代新篇

  [画面]

  十七大召开之际天安门外景、十七大会场镜头

  [解说]

  2007年10月21日12时24分,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画面]

  十七大报告读本、一组全各地各界人士学习十七大精神的镜头

  [解说]

  十七大通过的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 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璀璨的真理光 芒。

  [特技字幕]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七大报告

  [画面]

  十七大之际天安门广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巨幅标语

  [解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则被定义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采访]

  李忠杰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大会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大会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一个深刻的全面的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画面]

  十七大之际天安门广场庆祝十七大召开的巨幅标语,十七大代表欢笑走出会场、北京图书馆“十七大”专柜和读者、 一组十七大报告印刷出版镜头

  [解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么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究竟是如 何形成的?它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片花]

  [解说]

  我们先把目光投向一年前的金秋时节。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同样引起了国 内外广泛而热切的关注。

  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首要任务。这一届中央全会,开创了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揭示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次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次向世人宣告中国2020年以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大重要举措——

  [画面]

  中央党校

  [采访]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这四个第一充分体现了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决定这个文件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从我们党成立以来,我们要建 立一个新的社会就已经有了和谐社会的内容和要求。这次六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党和人民奋斗的目 标。

  [画面]

  北京外景、十六届六中全会会场及代表集体表决《决定》镜头、城市外景、社保办公窗口、《决定》读本、奥运场馆 建设、奥运福娃

  [特技字幕]

  全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解说]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重要文献的问世,意味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汇聚着人民的愿景。它沟通了党群,既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又 反映了民众的根本意愿;它贯穿了古今,既应对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当前的改革趋势,也渗透着中华悠久文明的神韵;它 统一了知行,既是实践的新认识新总结,又开辟了实践的新征程、新境界。

  [画面]

  外景带实事求是三个代表标语、城市外景带和谐社会标语、海港夜景、一组朝阳初升镜头、一组城市外景镜头

  [解说]

  理论,是历史的回声,是时代的呼唤,是实践的总结,是行动的指南。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也恰恰在 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应运而生。

  [画面]

  车流、城市道路和开发区航拍、厂房车间、政务服务窗口、一组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讨论镜头、听证会、一组农村农 民现状镜头、农民欢笑

  [解说]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多发期。历史,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 多无法回避的矛盾和困惑。

  关于改革的基本道路,关于社会主义内涵,关于国企改制,关于公平与效率……利益不同、观念不同的人们在讨论、 在研究、在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预示着一场更深刻更广泛的改革正在到来。

  [字幕]

  2007年2月胡锦涛视察甘肃

  [实况]

  胡锦涛甘肃考察

  胡锦涛:这些事情你们都赞成吗?

  农民:赞成,赞成

  胡锦涛:我们得听你们的意见,你们说好,我们就继续办,你们说还不行我们就改。

  [画面]

  穿越云层、天安门广场航拍、一组海外媒体聚集中国的镜头快剪

  [解说]

  21世纪,世界关注中国。东方中国的和谐之音,也很快传遍了五洲四海。近年来,海外友人和媒体对中国的和谐社 会建设给予了超乎寻常的热切关注。

  [特技字幕]

  在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以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承诺,将采取措施使和谐回到中国。 ——法新社

  中国和谐社会令人期待。这样的指导思想,当然值得世人给予充满期待的掌声。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旨在消除正在扩大的社会不均衡,缓解社会矛盾。这一举措使中共赢得了13亿中国人的广泛支持 。 ——英国《泰晤士报》

  [画面]

  一组各国友人在中国的镜头

  [采访]

  蒙代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身体和心理都是和谐统一的。我认为中国人的观点更实际,促使我们进一步寻求和谐,人与自 然应该和谐相处,每个家庭的和谐,不同社会层次的和谐,各个经济阶层的和谐,民众与政府的和谐,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它 们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画面]

  大海、故宫城垣内外、天安门广场与俄罗斯红场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仪式

  [解说]

  一个和谐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一个致力于和谐发展的中国、一个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赢取着 更多信任的目光。

  [片花]

  [画面]

  孔庙、一组传统节庆镜头、老人晨练、各行各业和小学生工作或学习状态

  [解说]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和谐之道。从一幅幅楹联到一句句谚语,从民间传说到生活习俗,“和”文化世代流传、深入人 心。建设一个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更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

  [画面]

  左传及其与和谐相关的论述

  [采访]

  汤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和谐”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左传》里面。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头,天和人的和谐问题,人和社会的问题,然后人 自身和谐的问题它也有一些思想资源。那我们今天可以继承这些资源,但是你要给它以现代的诠释才行。

  [画面]

  长江大景、六城讲学图、清明上河图、太平盛世图、古代战争影视片段

  [解说]

  历史和文明的航道,从来不是风平浪静。上溯三千年,中国曾经数度出现政通人和、讲信修睦的历史时期。然而,封 建时代明君英主的太平盛世往往是昙花一现;更揪动人心的,则是连绵不绝的战乱与纷争。

  [画面]

  一组故宫镜头

  [解说]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在皇宫的三大核心建筑上,都镶嵌着一个醒目的“和”字:太和 、中和、保和。紫禁城曾经的主人,用如此形而上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天地人、君臣民致中和合的企盼。

  然而,出没于这里的帝王将相,终究没有盼到和谐的到来。当他们被层层宫门紧锁、与万民众生隔绝,当人世被至高 无上的皇权桎梏了生机的时候,封建时代由表及里的衰朽,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采访]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在当时的专制主义社会里面,基本的政治立场就是和“和谐”是相反的,它是以压迫做为统治和管理的基础的。他们 的政治理念的基点也是完全和“和谐”背道而驰的。

  [字幕提示]

  南京条约签订旧址静海寺

  [画面]

  南京静海寺一组镜头、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及各国不平等条约、慈禧宫、雷电交加、百姓受压迫、战乱、陈天 华及其作品《警世钟》

  [解说]

  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开始击打中国的海岸线。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酣睡千年的封建王朝,遭遇了亘 古未有之大变局。

  一个民族受压迫越重,人们对自由和幸福的理解也越深;社会越动乱无序,人们追求和谐与安宁的愿望也就越为迫切 。

  [画面]

  太平天国洪秀全浮雕、康有为上书、孙中山及其故居相关镜头、清末皇宫、中华民国总统府、帝国主义侵略者横行理 中国画面、日本侵华战争、战乱、人民解放战争

  [解说]

  从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天下大同的梦想在革命者和思想 家的心头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然而,封建帝制的推翻、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放 眼神州赤县,内乱外侮、民族分裂,安宁与和平遥遥无期。那么,在革命与救亡压倒一切的时代,中华民族对和谐蓝图的追求 ,又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画面]

  庆祝解放战争胜利、解放军进城

  [采访]

  章百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我们的国家将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 发展,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画面]

  开国大典、五六年代集市与百姓购物状态、铁路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开通、厂房外景、天安门、毛泽东办公、《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书、厂房建设及生产镜头

  [解说]

  自从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中国才踏上追求社会和谐的正确道路。

  1956年,迅猛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着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如何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尽可能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 极因素。

  [画面]

  一组七十年代末的北京城镜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及邓小平讲话、工人作业及生产

  [解说]

  1978年,告别一场历史浩劫的中国,在拨乱反正的浪潮中来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74岁的邓小平,号 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实况]

  深圳开发拉开序幕(爆破)

  [画面]

  深圳、上海变迁之美丽夜景、天安门朝阳初升晨景、十六大会场及江泽民作报告、世纪坛欢庆

  [解说词]

  2001年,千年更迭、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又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建党八十周年庆典上,江泽 民强调:我们要追求的,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

  [片花]

  [画面]

  天地相接之云彩景象、十六届政治局委员会九大常委中个媒体见面会、彩霞及《决定》读本

  [解说]

  思想在拓展,历史在延伸。对社会和谐的企盼,也早已纳入新一代中国领航者的眼界和心胸。

  [解说]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社会更加和谐”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04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战 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大意义,也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系统的论述。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理论探索变为治国实践,由思想动员变成工作部署。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

  [同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 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 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画面]

  十六大会场及江泽民作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会场及胡锦涛讲话、2005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训班、十六届六中全 会、一组全国各地各行各界人士学习研讨《决定》精神、一组百姓阅报镜头

  [解说]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和谐目标,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再到十七大进一步深 化和谐社会理论,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五年时间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号角在举 国上下唤起了强烈而持久的共鸣。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了新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 集体继往开来的一项重要执政使命。

  [画面]

  以升国旗作背景快剪一组人文视野中中国巨大发展变迁的镜头、一组胡锦涛外交内政事务的快剪镜头、重点工程施工 、天安门及华表、城市外景、国旗、百姓晨练、泰山航拍

  [解说]

  和谐融汇理想,发展成就伟业。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了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时代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成为了社会主义中国承载历史、着眼未来的现实追求。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正以 清晰而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本集完]

  序:

  [画面]

  旧上海外滩、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旧中国街市原貌、百姓遭受奴役与压迫、黄河水咆哮、雷电交加、五四运动、孙中 山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庆祝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开国大典

  [解说]

  一百年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然而,这片古老的土地也开始酝酿着一场又一场风云激荡的变革。救 亡图存的热望、民主共和的理想,化为一代又一代民主革命先驱的疾声呐喊,也汇成了中国冲决旧时代桎梏,融入现代化潮流 的铿锵步履。

  [画面]

  五十年代新中国改天换地大兴土木的建设场面、毛泽东、周恩来、钢铁工人欢庆

  [解说]

  五十多年前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建设着自己的理想家园。一种当家作主的新生活,向人们敞开了怀抱。它的 名称,叫做“社会主义”。

  [画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一组基层考察镜头、邓小平江泽民握手、江泽民基层考察镜头、火箭升空、城市入海口大景、 海洋海浪、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九大常委、胡锦涛基层考察、海洋油井、三峡青铁建设镜头、工人施工、国旗、“推动科学发 展促进社会和谐”巨幅标语

  [解说]

  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走向昌明、走向复兴的中国,今天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 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中国新一代领航者正以大无 畏的气魄,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 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

  分集片名:第一集时代新篇

  [画面]

  十七大召开之际天安门外景、十七大会场镜头

  [解说]

  2007年10月21日12时24分,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画面]

  十七大报告读本、一组全各地各界人士学习十七大精神的镜头

  [解说]

  十七大通过的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 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璀璨的真理光 芒。

  [特技字幕]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七大报告

  [画面]

  十七大之际天安门广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巨幅标语

  [解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构建一个人人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则被定义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采访]

  李忠杰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大会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大会主题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一个深刻的全面的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画面]

  十七大之际天安门广场庆祝十七大召开的巨幅标语,十七大代表欢笑走出会场、北京图书馆“十七大”专柜和读者、 一组十七大报告印刷出版镜头

  [解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么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究竟是如 何形成的?它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片花]

  [解说]

  我们先把目光投向一年前的金秋时节。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同样引起了国 内外广泛而热切的关注。

  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首要任务。这一届中央全会,开创了许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揭示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一次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次向世人宣告中国2020年以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大重要举措——

  [画面]

  中央党校

  [采访]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这四个第一充分体现了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决定这个文件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从我们党成立以来,我们要建 立一个新的社会就已经有了和谐社会的内容和要求。这次六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党和人民奋斗的目 标。

  [画面]

  北京外景、十六届六中全会会场及代表集体表决《决定》镜头、城市外景、社保办公窗口、《决定》读本、奥运场馆 建设、奥运福娃

  [特技字幕]

  全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解说]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重要文献的问世,意味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科学发展观一起,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洋溢着时代的气息,汇聚着人民的愿景。它沟通了党群,既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又 反映了民众的根本意愿;它贯穿了古今,既应对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当前的改革趋势,也渗透着中华悠久文明的神韵;它 统一了知行,既是实践的新认识新总结,又开辟了实践的新征程、新境界。

  [画面]

  外景带实事求是三个代表标语、城市外景带和谐社会标语、海港夜景、一组朝阳初升镜头、一组城市外景镜头

  [解说]

  理论,是历史的回声,是时代的呼唤,是实践的总结,是行动的指南。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也恰恰在 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应运而生。

  [画面]

  车流、城市道路和开发区航拍、厂房车间、政务服务窗口、一组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讨论镜头、听证会、一组农村农 民现状镜头、农民欢笑

  [解说]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多发期。历史,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 多无法回避的矛盾和困惑。

  关于改革的基本道路,关于社会主义内涵,关于国企改制,关于公平与效率……利益不同、观念不同的人们在讨论、 在研究、在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预示着一场更深刻更广泛的改革正在到来。

  [字幕]

  2007年2月胡锦涛视察甘肃

  [实况]

  胡锦涛甘肃考察

  胡锦涛:这些事情你们都赞成吗?

  农民:赞成,赞成

  胡锦涛:我们得听你们的意见,你们说好,我们就继续办,你们说还不行我们就改。

  [画面]

  穿越云层、天安门广场航拍、一组海外媒体聚集中国的镜头快剪

  [解说]

  21世纪,世界关注中国。东方中国的和谐之音,也很快传遍了五洲四海。近年来,海外友人和媒体对中国的和谐社 会建设给予了超乎寻常的热切关注。

  [特技字幕]

  在经济多年高速增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以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承诺,将采取措施使和谐回到中国。 ——法新社

  中国和谐社会令人期待。这样的指导思想,当然值得世人给予充满期待的掌声。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旨在消除正在扩大的社会不均衡,缓解社会矛盾。这一举措使中共赢得了13亿中国人的广泛支持 。 ——英国《泰晤士报》

  [画面]

  一组各国友人在中国的镜头

  [采访]

  蒙代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

  在中国人的世界观里,身体和心理都是和谐统一的。我认为中国人的观点更实际,促使我们进一步寻求和谐,人与自 然应该和谐相处,每个家庭的和谐,不同社会层次的和谐,各个经济阶层的和谐,民众与政府的和谐,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它 们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画面]

  大海、故宫城垣内外、天安门广场与俄罗斯红场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纪念仪式

  [解说]

  一个和谐传统源远流长的中国、一个致力于和谐发展的中国、一个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正在国际舞台上赢取着 更多信任的目光。

  [片花]

  [画面]

  孔庙、一组传统节庆镜头、老人晨练、各行各业和小学生工作或学习状态

  [解说]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和谐之道。从一幅幅楹联到一句句谚语,从民间传说到生活习俗,“和”文化世代流传、深入人 心。建设一个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更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

  [画面]

  左传及其与和谐相关的论述

  [采访]

  汤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和谐”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左传》里面。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头,天和人的和谐问题,人和社会的问题,然后人 自身和谐的问题它也有一些思想资源。那我们今天可以继承这些资源,但是你要给它以现代的诠释才行。

  [画面]

  长江大景、六城讲学图、清明上河图、太平盛世图、古代战争影视片段

  [解说]

  历史和文明的航道,从来不是风平浪静。上溯三千年,中国曾经数度出现政通人和、讲信修睦的历史时期。然而,封 建时代明君英主的太平盛世往往是昙花一现;更揪动人心的,则是连绵不绝的战乱与纷争。

  [画面]

  一组故宫镜头

  [解说]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在皇宫的三大核心建筑上,都镶嵌着一个醒目的“和”字:太和 、中和、保和。紫禁城曾经的主人,用如此形而上的方式,表达着人们对天地人、君臣民致中和合的企盼。

  然而,出没于这里的帝王将相,终究没有盼到和谐的到来。当他们被层层宫门紧锁、与万民众生隔绝,当人世被至高 无上的皇权桎梏了生机的时候,封建时代由表及里的衰朽,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采访]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在当时的专制主义社会里面,基本的政治立场就是和“和谐”是相反的,它是以压迫做为统治和管理的基础的。他们 的政治理念的基点也是完全和“和谐”背道而驰的。

  [字幕提示]

  南京条约签订旧址静海寺

  [画面]

  南京静海寺一组镜头、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及各国不平等条约、慈禧宫、雷电交加、百姓受压迫、战乱、陈天 华及其作品《警世钟》

  [解说]

  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开始击打中国的海岸线。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酣睡千年的封建王朝,遭遇了亘 古未有之大变局。

  一个民族受压迫越重,人们对自由和幸福的理解也越深;社会越动乱无序,人们追求和谐与安宁的愿望也就越为迫切 。

  [画面]

  太平天国洪秀全浮雕、康有为上书、孙中山及其故居相关镜头、清末皇宫、中华民国总统府、帝国主义侵略者横行理 中国画面、日本侵华战争、战乱、人民解放战争

  [解说]

  从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天下大同的梦想在革命者和思想 家的心头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然而,封建帝制的推翻、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放 眼神州赤县,内乱外侮、民族分裂,安宁与和平遥遥无期。那么,在革命与救亡压倒一切的时代,中华民族对和谐蓝图的追求 ,又应该从哪里起步呢?

  [画面]

  庆祝解放战争胜利、解放军进城

  [采访]

  章百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我们的国家将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 发展,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画面]

  开国大典、五六年代集市与百姓购物状态、铁路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开通、厂房外景、天安门、毛泽东办公、《关于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书、厂房建设及生产镜头

  [解说]

  自从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中国才踏上追求社会和谐的正确道路。

  1956年,迅猛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着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如何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尽可能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 极因素。

  [画面]

  一组七十年代末的北京城镜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及邓小平讲话、工人作业及生产

  [解说]

  1978年,告别一场历史浩劫的中国,在拨乱反正的浪潮中来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74岁的邓小平,号 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实况]

  深圳开发拉开序幕(爆破)

  [画面]

  深圳、上海变迁之美丽夜景、天安门朝阳初升晨景、十六大会场及江泽民作报告、世纪坛欢庆

  [解说词]

  2001年,千年更迭、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又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建党八十周年庆典上,江泽 民强调:我们要追求的,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

  [片花]

  [画面]

  天地相接之云彩景象、十六届政治局委员会九大常委中个媒体见面会、彩霞及《决定》读本

  [解说]

  思想在拓展,历史在延伸。对社会和谐的企盼,也早已纳入新一代中国领航者的眼界和心胸。

  [解说]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将“社会更加和谐”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04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有重大理论创新的战 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大意义,也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系统的论述。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由理论探索变为治国实践,由思想动员变成工作部署。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

  [同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 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 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画面]

  十六大会场及江泽民作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会场及胡锦涛讲话、2005年中央党校省部级干训班、十六届六中全 会、一组全国各地各行各界人士学习研讨《决定》精神、一组百姓阅报镜头

  [解说]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和谐目标,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再到十七大进一步深 化和谐社会理论,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五年时间内,构建和谐社会的号角在举 国上下唤起了强烈而持久的共鸣。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了新一届中国共产党领导 集体继往开来的一项重要执政使命。

  [画面]

  以升国旗作背景快剪一组人文视野中中国巨大发展变迁的镜头、一组胡锦涛外交内政事务的快剪镜头、重点工程施工 、天安门及华表、城市外景、国旗、百姓晨练、泰山航拍

  [解说]

  和谐融汇理想,发展成就伟业。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来了一个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时代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成为了社会主义中国承载历史、着眼未来的现实追求。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正以 清晰而稳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本集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