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一道亮丽出彩的风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15:13 湖南卫视

  ——大型电视理论专题片《走向和谐》观看有感

  夏远生

  中共湖南省委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10集大型电视理论文献片《走向和谐》在央视连续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关 注和好评。该片第一次运用电视话语手段对和谐社会理论进行历史全景式的解读与诠释,第一次结合历史与现实对党的十七大 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实现了“专家看了不浅、百姓看了不深”的创作初衷,在叙事方式上既保持和发展了重大理论文献 电视片的一贯风格特色,又融入了一定的纪实性、鲜明的现实感和强烈的思辨性,使该片以深刻的理论思维、独特的结构设计 、鲜明的电视创新和精湛的细节描写,把理论与实际、中央与百姓、国是与民生、教育与感动等等元素有机地相联系、相融合 、相增益,为2008年春天的电视荧屏绘声绘色地书写了一道亮丽出彩的风景线。

  (一)

  该片紧紧围绕和谐社会理论这个主题和“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的电视解读。编导者钻研体会、取精用宏、匠心 独运,精心设计了《时代新篇》、《沧桑正道》、《执政方略》、《发展新局》、《人民福祉》、《天地人和》、《和谐基石 》、《民族之魂》、《和谐世界》、《风正潮平》等十集、十大相区隔又相联系、各独立成章、纵横驰骋又浑然一体、溪流归 海的板块,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党建、外交、生态、自然等方面切入,融合现代化、民族化、全球化的多重视野 ,以形象的方式诠释和谐社会思想的文化渊源、历史演进、理论依据、科学内涵及其当代实践,既宏大精深、立意高远又切近 合情、娓娓道来,既瞩目中国、把握历史又放眼世界揭示未来,既高谈阔论、神采飞扬又写真纪实、体贴入微,体现了电视理 论文献片的高度、深度、广度和宏观、中观、微观以及美感、新意、魅力的水准与品位。全片观看下来,深深感觉其大气庄重 、思想深刻、语言震撼、画面精美、制作精良,用形象的电视艺术方式着重阐析了和谐社会思想,集中展现了新世纪新阶段中 共中央的重大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成果,是一部集思辨性与观赏性为一体、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的电视理论文献片精品力 作。

  (二)

  该片以创新的理性见长,处处充满理论思维的真知灼见,时时闪耀哲学思考的思想火花,而这种理论宣传又是寓教于 乐,化繁为简,充分借助于现代电视的传播形式和艺术手段而展翅翱翔。第一集《时代新篇》开篇直奔主题,紧紧围绕党的十 七大报告精髓、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问题,还从和谐社会理论孕育的现实背景、历史渊源以及执政理念的发展转变进行了精到的阐明。本集纵横古今、放 眼世界,为和谐社会理论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感和清晰的坐标感,通过采访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的权威专家、民主人士以及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海外友人,多视角、全方位地反映出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和重大而关键的意义。第二集 《沧桑正道》,则大手笔地梳理社会历史的演进、时代精神的提升,重点从政治学的角度阐述和谐社会理论的发展轨迹,从欧 文、圣西门、傅立叶到马克思、恩格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成就,不仅描 述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令人感慨的历史,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理论的提出厘清了思路,让观众感受到鲜明的理论文献风格。第十集《风正潮平》,继续讲理论,却没有画蛇添足之累赘 ,而是充满画龙点睛之精彩。本集落脚到党的十七大这一个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划时代节点上,形象而艺术地展示了党在探 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一系列理论创新,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个28年的高层次的精辟概括,以史诗般的笔法描 绘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步,以无比豪迈的语言展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和新航程。

  (三)

  《走向和谐》汲取以往电视理论文献片的成功之道,同时力避前车之鉴,摒弃说教与直白,不懈地探索创新的电视叙 述语言和描写手段,陈言务去,新意迭来。第三集在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时就广征博览,古今中外,纵横捭阖,论 从史出,令人信服,不禁叫绝。从1949年毛泽东于西柏坡“进京赶考”,到2002年胡锦涛赴西柏坡学习考察,跨越半 个多世纪的时空,中国共产党每一次执政理念的转变,攸关国家命运和执政地位,有深刻的历史进程,也有崭新的现实逻辑。 第四集在概括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发展新局”时,以黔西北小城毕节的历史变迁为切入点,厘清了科学发展观从酝酿到提出 的全过程,并以大量简明扼要的事实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的改革尝试与创造,从东部大开放到西部 大开发,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追求的是区域协调、全面发展;从农业税的废止,到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启动,从重农、支农,到惠农、补农,追求的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小见大,以个体见证整体,为阐释博大精深的 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切近而生动的范例。第五集在叙说“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关 乎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中,从中共几代领导人对于人民的理解入手,赋予“人民”这个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词语以 与时俱进的涵义。人民至上,民生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政党截然不同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之所在。

  (四)

  实现人类和谐,建设理想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探索与追求。该片集中四集篇幅,从“天地人 和”、“和谐基石”、“民族之魂”、“和谐世界”等多个角度,反映了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世界和谐等一系列 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由青藏铁路的开通,叙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千古话题和通过控制人口增速构建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不懈努力,深圳等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折射出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电视片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具有文明发展和和谐文化的内在要求。和谐世界新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是对话求 安全、合作谋发展等共赢思路的深化;它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进行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保持全 球社会、政治和文明形态之多样性的必要性;它充分注意到南北世界差距扩大的严重后果,致力于抵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中国将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 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半个 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变化,中国大国外交、邻国外交、多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和谐世界”的理念水到 渠成、应运而生,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对于当今人类与世界的最大贡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勾划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与路径。《走向和 谐》观后,感触良多,思绪起伏,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理论的作用和影响下,中国与世界走向和谐可期可待!(作者单 位:省委党史研究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