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改制的成功与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02:27 京华时报

  本报记者 田乾峰

  随着“大部制”改革的临近,湖北随州,这一因曾侯乙编钟而闻名的城市再次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但这一次,让这片古老土地名声大震的,却是由于它的“先锋”。2000年,升级为地级市的随州在设置地方机构时,作出了“精简机构”的试验。一套班子挂几块牌子,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虽无“大部制”之名,却有“大部制”之实。

  7年来,这块“试验区”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又遇到过哪些挫折?在全国“大部制”改革拉开序幕前,随州的经验与教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改革的先行者

  春节刚过,年味未减的随州市区,还不时传来响亮的鞭炮声。

  刚恢复上班,夏明元办公桌上转来一份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和随州市市长李红云签署的“军令状”———《2008年机构编制工作目标责任书》,目标是“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杜绝超编进人现象”。

  作为随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55岁的夏明元对这份“军令状”并未感到任何压力,精简编制是夏明元一直在做的工作。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22个字让坐在家中看直播的夏明元心头一亮———这正是2000年随州市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后,担任编办主任的夏明元一直在做的事。

  随州7年前开始的精简编制改革,是夏明元等随州干部先知先觉,还是无意识地纯属巧合?

  2000年6月25日,随州市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一切从零开始。

  “考虑到随州的财政实际,编制能少安排就少安排,能综合的就尽量不单设,以节省行政开支。这个思路与中央的思路是一致的。”夏明元说,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大部门制”的概念。

  新随州市的编制设置,当时准确的提法是:“不搞横向看齐,不搞上下对口。”也就是说,不跟其他地市的机构设置对齐,也不强调与省里的部门对口。

  随后,《随州市直党政群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出台。2000年10月,经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随州市四大班子设置56个机构。在这个基础上,在实施过程中,又将市委政研室与市委办合并设置,实际设置机构55个。

  55,这个数字相比较其他地级市的机构设置,少了10个以上。夏明元说,比如市档案局、市党史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四块牌子合在一起,设一套领导班子。有些部门,甚至是7个事业单位合并在一起。

  新随州市成立后,编制总量从5569名减少到5134名,减少了435名,精简率达8%。夏明元计算说,现在公务员的工资上涨,每人每月按2500元计算,仅此一项就能节省开支上千万元。

  白纸上好画新图

  人员精简,节省大量行政开支。其他地市为什么未能践行,却在新的随州市应运而生?

  夏明元打比喻说,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新图,容易画得好。随州市具备这个先天条件。作为新成立的一个地级市,一切从零开始,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不需像其他地市一样,要改革就要先拆后建。随州是在平地上建新楼,没有任何人员安置的矛盾和经济负担。

  再者,编制设置时,刚好地方新一轮机构改革开始,省政府对机构设置明确要求精简,比如,党委部门设置在10个以内。这是刚性要求,他们要符合。

  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夏明元介绍,随州市经济基础薄弱,原来是一个县的架构,现在升为一个地级市,包袱比以前更重。中央没有补助政策,财政要靠地方来解决,这决定随州市不能设置很多的机构。

  另外,随州市管理的幅度比较小,只包括一个区和一个市,土地9000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工作量并没有那么大。夏明元说,这几个条件决定了随州市的架构,必须以精简为主,并且,新一任领导班子思想比较新,能在中央倡导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方面达成共识。这样,随州改制才得以实现。

  实际上,随州改制一开始并没有达到“大部制”的高度,只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模式,践行中央一直倡导的“精兵简政、精简效能”的理念。夏明元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不过,创新在实践中并不是一路畅通。夏明元借用报纸上的一个标题说:“改革确实是,‘一路坎坷一路歌’。”

  合了又分,瘦了又肥

  情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随州市机构改制7年,2000年设立的55个机构经过不断“瘦身”,现在反而增加到了64个。

  “对,是64个。”夏明元坦诚地说,这个数字是真实的,这也说明改制过程的艰难和复杂。一些分设出来的部门是因为上级部门的强压,不得不单设出来。还有一些部门是根据实际需要,自然分设出来的。

  在新随州市的架构中,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局、台湾工作办公室和台湾事务办公室4家单位合并为统战部,设置一套领导班子,共有12个编制,相比较其他地市的三四十人要少得多。夏明元说,把职能近似的单位组成到一起,集中办公,能提高效率,这是一个明确的思路。但是,这些单位的上级机构很不乐意。

  夏明元说,在去年一次全省宗教工作会议上,省民族宗教事务局鼓励宗教局从统战部独立出来,并进行奖励,“分离出来,配备一辆轿车和10万元钱的办公经费。”最终,随州市宗教局从统战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

  那些想分离却没有分离出来的单位,因为“上下不对口”,在实际工作中也遭遇到种种“不顺”和不公平。

  夏明元举例说,比如随州市农村能源推广中心,在其他地市是一个单独的机构,但在随州只是作为市农业局下属的一个科级单位。对此,上级对口部门省农村能源推广中心认为不重视其工作,坚持要求将随州市农村能源推广中心升格为一个副处级机构。

  夏明元不同意。结果,市能源推广中心在具体工作中便遭遇尴尬。2006年,省里原来拟下达给随州市的1万口沼气池改造指标被削减为5500口,相应减少经费投入450万元。其理由是:“机构未按要求设立。”

  媒体报道后,随州市能源推广中心主任陈德树不愿接受采访,他担心省里会更不高兴,以后的工作更难做。他有些无奈地说:“改制应该从上往下改。从下往上改,工作难度会很大,要顶住很大的压力。这个事情报道后,我们更有压力了。”

  陈德树的压力,也是许多其他部门遭遇过的现实。上下机构设置不对称,上级领导认为是市里对相关工作不重视。“开会请上级领导,人家都不愿意来。向上级领导汇报,上面也不愿意听。上面说你下面就没有单设机构,那还去什么?”夏明元深知一些部门遇到的难处。

  到目前,迫于各方压力,随州市宗教局、残联、科协、法制办等几个机构已分离出来。但也有一些部门是由于实际需要而增设,并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