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媒体:中国民众对两会抱有具体的期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21:3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于长洪、丛峰、齐紫剑、唐璐)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在各国媒体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确聚焦”中,一个词汇被高频率地使用:“承诺”。

  “承诺防止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过快”“承诺大幅增加医疗、教育和福利预算”“承诺解决腐败问题并积极处理群众诉求”……法新社记者“总结性”地写道:“温家宝承诺将处理范围广泛的问题,这份‘菜单’包括从环境污染到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

  与“承诺”对应的,是巨大的民生需求。尽管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4.66万亿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但对于努力奔向小康的中国民众,在物价、看病、社保、食品安全、住房和股市投资等方面,还面对着不少需要政府解决的“民生问题”,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惠民举措。

  3月3日,德国《世界报》在展望中国两会时,曾作出“中国民众对两会抱有具体的期望”的独到分析。几天后,这些具体的期望就获得了温家宝总理肯定的回应。一项项政策安排“定时定量”,诸多的“承诺”甚至使很多外国媒体觉得“震撼”。

  而在外媒感到“震撼”的后面,是中国两会开放性与实效性的不断增强。把传统的除夕定为法定假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制定并颁布《物权法》……在过去的几年里,无数项最早源自于民间的“期望”,最后在中国的两会上通过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亲民与务实,越来越成为中国两会、中国政府的“基调”。

  随着来华参加两会的记者越来越多,外国媒体还注意到了中国政府观念的转变:他们敢于直面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敢于直面普通大众对政府提出的“责问”,两会这个民意表达浓烈的“平台”,一定意义上成为政府与民众进行政策互动的“窗口”。

  民众敢于抱有“具体期望”,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富裕、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实现农村免费教育,近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100万人,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140元……德国《世界报》因之确认:中国“关注民生”的进一步改革将在两会议程上有所体现,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民众敢于抱有“具体期望”,更是因为有高度负责的政府。日本《产经新闻》等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确实“把涉及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具体体现在从提供廉价住房到将城市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亲民性、亲和性“彰显无遗”。

  “总之,中国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使13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轻松、更公平。”法新社报道中的这一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诚如斯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