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赞铁路勘测报告》形成探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16:08 CCTV《讲述》

  援建坦赞铁路揭秘之三:

  与央视《讲述》联动报道(1月30日)

  特别视点:英国政府为坦赞铁路做过一份勘测报告。坦赞两国政府希望中国专家凭此报告实施铁路修建。然而,在实 施过程,中国专家另有设计报告,此报告遭到利比亚专家的置疑。

  蒋书

  1970年7月6日,北京的初夏微风徐徐。经过两年实地勘测所形成的《坦赞铁路勘测报告》,将在这个夜晚进入 实质性审议阶段。由中、坦、赞三国所组成的专家团,将通过这次会谈,决定坦赞铁路能否正式开工修建。此时,坦赞铁路的 中方技术代表陆大同胸有成竹:这次大面积选线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所做的工作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而且是有根有据的 。

  一、野牛顶翻勘测队员

  对面坦赞两国的代表团阵容庞大,他们中间大多数是留学西方的技术专家。两周前,他们已将中方提交的报告进行了 仔细研究,可会谈一开始,赞比亚四大技术专家之一的卡松达,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却让胸有成竹的陆大同等中方代表感到费 解:因为卡松达提出的皆是工程计算、桥梁、隧道、涵洞等等教科书里的一些概念、理论问题。坦赞专家们避而不谈坦赞铁路 ,反而一直在追问一些关于铁路修建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这让陆大同等人有些不快,觉得对方不了解中方其援助的真诚 无私。

  1968年5月,680名中国勘测技术人员,来到坦赞两国进行铁路勘测工作。其时,南部非洲正值雨季,滂沱的 大雨给中国的勘测队员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方向无法辨认,地形无法测定,树木荆棘阻挡着队员们前行,隐藏在树丛草 窝中的野蜂、毒蛇,也随时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复杂的自然条件给选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每每几人组成的小组进到无人的 山区里,要带上七天的粮食和水。

  每天近十多个小时的野外勘测,队员们的食宿条件都很差,罐头是大家的主要食品,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可供饮用的 水极少,没有干净的水源,大家后来只能将大象脚印坑里的水,当作“泉水”饮用。为了消毒,队员们每当饮用此水时就先吃 点大蒜。在非洲这片神奇的大陆上,大象脚印坑里的水,可以孕育出新的生命。可勘测队员们的性命却随时处在危险之中。

  就在勘测队员孙德茂、王友等人在鲁依帕河搞水文调查时,勘测现场出现了威胁到他们生命安全的野牛。在当地,人 们最怕野牛,而且尤其怕独只的孤单野牛,因为它常常是带病的,且极具攻击性。那天,孙德茂、王友等人就发现了50米外 有一头野牛,如枯树根似的站在那里拦住了大家的去路,足足半个小时,没有丝毫撤离的意思。王友只好拿出猎枪对天鸣了三 枪,受惊后的野牛隐没在岸边的草丛里。没想到两分钟后,它突然从草丛中窜出来,狂奔着冲向王友,那牛角顶住王友的肚子 ,一下挑在了他的腰带上,随即啪地把他给甩了出去,王友一个翻滚从地上爬了起来,拔出刺刀朝冲过来的野牛头上刺去,刺 刀弯了。野牛没想到把王友顶倒之后,王友还能反击它,一下子也惊呆了。其他队员们一哄而上,野牛这才吓得落荒而逃。

  肋骨被拱断的王友,被队友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坦桑政府积极调动起全部的医护力量进行救援。虽然这些事故对当时 的援外职工心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勘测人员们靠着毛泽东主席提倡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高喊着毛主席在接 见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总统时说的“这条铁路一定要修起来”的口号,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搞好勘测工作。

  二、中国报告挑战英国报告

  正是队员们忘我的勘测,才有了这份经得起考验的勘查报告。陆大同想:相比起队员们在非洲前线所遭遇的种种困难 ,自己今天所受到的质疑是微不足道的。豁然开朗的他,耐心地解答完对方种种“最基础”的提问后,立刻把会谈引入实质性 焦点问题的讨论,那就是:中国勘测队经过两年的精心勘测,所最终选定的坦赞铁路的施工路线AH线路,能否被坦赞两国的 专家们认可?

  当时,赞比亚四大技术专家之一的卡松达向陆大同提问道:怎样证明这条线路是好的?陆大同道:这是我们从经过严 格勘测后的12条线里选出6条,再从这6条中选出2条,最后从这两条线中决定了这条AH线。卡松达又问:你有没有跟别 的国家所作的线路做过比较?说着卡松达拿出一本装潢精美的《英加考察报告》,这是英国政府在十多年前,曾为坦赞铁路做 过的勘测报告。坦赞两国政府在1965年时,就将此报告递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希望中国专家凭此报告来实施铁路修建。但 对这份报告中国技术专家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们只是勘察,纸上选线。陆大同说:这线路这么走,只是勘察报告,不是设计 报告,我们无法照此施工。

  留学西方多年的卡松达,显然对《英加报告》特别推崇,陆大同意识到:他之所以对我方提交的AH线存有疑虑,是 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为修建坦赞铁路所制定的高标准,以及所付出的努力。早在1965年,周总理对坦赞铁路的修建就给出 了明确的建议:坦赞铁路的标准,要高于它既有铁路的标准。此话对陆大同他们制定坦赞铁路的技术标准,起了很大的作用, 决定把坦赞铁路修建成一条工程少、病害少、造价低、运输合理的铁路线。

  中国的技术专家们在制定了较高的铁路修建标准后,也曾花费了五个月的时间,按照英加勘察报告所设计的线路,通 过了实地的初测定测。然而,他们很快发现其中存有很多隐患,归结起来为:其标准较低,没有绕开一些严重的地质不良地段 ,存在着今后出现问题和事故的隐患。针对英加报告的不足,中国的勘测队员们,在存在隐患的主要路段姆马段里进行了更加 细致地勘测。

  1968年10月,二分队的队员们完成了总长157公里的初测,做了85.4公里的比较线路,这对于一般的铁 路修建,已经足够了。然而,当简报传到国内之后,铁路负责人李轩却皱起了眉头。其看了报告后,马上对负责此事的王学杰 道:不行,选线面积太小,有关那个复杂的无人区地段方案做得还是不够,在此关键地带,须得不惜人力、物力,进行大面积 选线。

  三、激战“地球大伤疤”

  大面积选线意味着二分队在这5个月的工作成绩不理想,需要重新勘测,这对有着冲天革命干劲的勘测队员们多少是 个打击。当时,初测工作已基本做完,定测工作已经开始,此线路在国外作为选线工作,实际上已基本告一段落了,有关队员 们也已在非洲进行了一年半多时间的艰苦工作,非常想归国回家。

  李轩也想到了:不能挫伤援外职工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已搞了姆马段的初测,积极性很高,应该先下毛毛雨缓和一下 。他即在一周内发出三个电报给勘测设计院:一定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全心全意为非洲人民服务。作为铁路设计的总工程师, 陆大同临危受命,前往姆马段勘测现场,和队员们一起重新划定了勘测范围: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60公里,总面积为 9000平方公里。二分队的勘测队员们,将再次进行大面积、更细致的选线工作。

  虽然国内指示命令大家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去做这件事,但大陆大同和有关人员对此非常理解:我们在履行国际主义义 务,一定要圆满地完成任务。大家统一了思想,再度出征进行勘测。

  号称“地球大伤疤”的东非大裂谷,横贯姆马段前后,它一直令包括英加在内的多国勘测人员感到头疼。而在中国勘 测队员们的勘测此地段的必经之路上,不是蒿草丛生就是森林密布,甚至根本就没有路。原始森林和原始草原中树密草深,勘 测队员们在行进中得从树林里砍出一条路来:凡是挡着他们路的树,不管多大都要砍掉。砍草伐树决定着勘测的进度。可在如 此高密度的丛林中进行砍伐并非易事,野蜂、毒蛇、有毒的昆虫,甚至锋利的树刺,随时威胁着队员们的生命。

  在非洲高达60度炽灼的阳光下,别说干活,光站着就大汗淋漓,被晒得头晕眼花。尽管酷暑难耐,大家还是不得不 全副武装,爬山走路穿着厚厚的帆布衣,手戴手套,脚穿长筒靴。长距离的野外勘测,大家的体力消耗非常大,痢疾、肝炎等 疾病也趁虚而入:尤其是被蚊子叮咬后,那种死亡率很高的疟疾让人防不胜防,但这些中国勘测队员们仍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那些铁路建设者就像是红柳,无论在天寒地冻的东北,还是在酷暑的热带,包括在沙漠里都有红柳的家族。充满红柳精神的勘 测队员们,活跃在坦赞两国的铁路沿线,尽管生活艰苦,可在工作上大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四、外国专家心悦诚服

  1969年12月,从姆林巴到马坎巴科,经过重新大面积选线,勘测队先后做了2000多公里的比较线路,是1 57公里铁路正线的12倍。其中对8个方案进行了踏测,5个方案进行了初测,又从6个方案中经过反复对比,而精选出了 最符合标准的AH线。如此在确定了走向进行了初测后又推翻,在此基础上最终选出一条最好的线路,这不能不说是全心全意 !

  对面的坦赞专家们没想到,这条AH线的背后,竟然会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从英加勘察报告,到先前1/ 2的比较线路,再到12倍的比较线路,这些中国的援外职工们,得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的考验?此时,卡松达非常感动;而陆 大同的心中感到十分自豪。他告诉沉默不语的坦赞专家团:因为有既定的目标,中国的援外勘测队员们,不仅会否定不理想的 英加考察报告,也经常自找麻烦来否定自己。

  就在姆马段重新进行大面积选线的同时,铁道部负责人李轩发现:三分队初测过的马坎巴科至恩塔科段,是一段强地 震区,铁路修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此处高桥、隧道很多,好多地点无法避开严重不良或地震地段,危险性较多。可根据勘测 ,铁路的修建不能绕开此强地震区。为了解决现存的安全隐患,只能从技术上寻找突破办法。可关于此路段的技术要求,早已 在1965年中、坦、赞三国签署的协议里做了具体的规定,此次若要推翻原协议,不仅需要三国重新商定,也意味着中国之 前已完成的这一路段的勘测设计被否定,必须改变原设计线路。如此对整个铁路来说,这段线路就要重新做了。

  李轩大胆提出:既然咱们已经发现了错误,就必须改正。因为有精心勘测、精心设计的选线方针,中国专家不惜推翻 以前的工作成绩,用实际行动支援非洲的铁路建设,在横贯东非与中非的千里荒原上,三分队进行了重新定测,修改限制坡度 后,新的线路更加合理。讲到这里,陆大同拿出修改后的方案递给专家团:经过修改后的方案,工程量减少了,费用也节约了 ,而且线路更好了。

  卡松达将《英加报告》和中国的《铁路勘查报告》进行了认真地比较,最后心悦诚服地非常感动道:你们的工作非常 认真,我们非常信服,我们这些学者就读于西方,对中国不了解,现在知道了,你们不像西方所宣传的那样,我们谢谢你们。

  这次会谈结束了,坦赞两国专家高度肯定了中国呈交的勘探设计技术成果:坦赞铁路可以根据这份报告正式施工了。 令这些坦赞专家们感到敬佩又好奇的是: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中国的援外工作者们如此的敬业与执著呢?在此后 长达六年的技术合作中,他们将更加进一步的感受到来自东方、来自中国人民身上所独有的精神力量。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通讯: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讲述》栏目 翁德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