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议推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10:18 新华网

  2008年3月8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主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代表民盟中央在会上发言。

  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呼唤制度创新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实事求是地讲,无论规模还是质量,离人民满意还有不小的差距。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财政投入长期不足,高校大规模快速扩招与基础条件不足的矛盾凸显,教学管理、设备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均出现“不适应症”。毛入学率快速攀升的同时,高校也背上了高达三四千亿元的债务负担,这个包袱将持续十年以上。据测算,要达到毛入学率30%的预期,还需投入超过1万亿元,按目前投入强度,若完全由财政承担,则需要40年以上!在义务教育仍需继续倾斜的情况下,这笔巨额投入全部依赖政府,显然不现实。

  二是地方公办高校由于财政支持水平更低,境况更为艰难,其学校数与学生数虽然分别占全国的92%和85%,教育经费却仅占57%。作为经费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拨款,到位率只有65%,很多地方高校举步维艰。

  三是民办高校身陷困境,民间资本畏缩不前。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出台,但在种种因素的冲击和制约下,民办高校发展仍然相对滞后,2006年民办高校在校生和本科生仅占全国总数的7.6%和1.3%。

  世界各国经验早已证明,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办全部的高等教育,社会力量是政府之外的又一支重要力量,办大学的“两条腿”不应是“财政+学费”,而是“政府+社会”。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呼唤制度创新。其基本思路在于:尽快消除政策樊篱,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独资公办、国家资本与社会力量合办、民办等各类高校互相竞争、共同促进、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投入、慈善性捐赠携手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为此,我们建议: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尽快实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其中,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须尽快由目前的不足0.6%提高到1%。

  2.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由直接、具体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管理,政府逐步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领域和学校管理的微观层面,切实为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优化政策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调动社会资金捐资助学的积极性。

  3.鼓励公办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资本投入,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公办高校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学校董事会、基金会等管理运作模式,大量吸纳社会资金。选择部分地方公办高校进行改制试点,通过“国有民营”、“股份制”和“全额转制”等形式,解决高校投入不足和办学不活的问题,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4.将民办教育规模发展和层次提高纳入高等教育长远发展规划,健全高等教育体系。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产权、合理回报等内容,将民办高等教育从成人教育系统划入高等教育系统。坚决消除政策歧视,建立财力保障机制,使民办高校在财政支持、抵押贷款、政府贴息补助、土地征用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享受同等待遇,保证公办、民办高校平等竞争。

  只有“依法放权、学校自主,政府尽职、社会参与”,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公办、民办不仅两翼齐飞。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公共财力投入基础教育,才能进一步加快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推动整个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