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代表朱夏炎接受凤凰卫视吴晓莉采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12:20 大河网
河南代表朱夏炎接受凤凰卫视吴晓莉采访(图)
分组审议时在发言。陈伟摄

河南代表朱夏炎接受凤凰卫视吴晓莉采访(图)
交换意见。陈伟摄

  全国人大代表朱夏炎接受凤凰卫视吴晓莉采访

  “抓住网络的现在,把握文化的未来”,昨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提出,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局出发,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导向意识、阵地意识,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的投入和建设,确保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这一过渡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主流网络媒体,为报纸的未来买单,为舆论阵地的未来买单,为文化事业的未来买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这句话,引起了朱夏炎代表的高度关注。他指出,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都是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而从去年开始,变成了“网络文化”。“一词之差,意义非凡。互联网只是一种传播手段和介质,而网络文化则上升至了文化层面,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繁荣网络文化是其中的应有之意。”

  朱夏炎代表谈到,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性科技发明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科学技术创新的新手段、经济产业转型的新引擎、政治有序参与的新渠道、社会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大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人们生活娱乐的新空间。我们正处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如何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的政治课题。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及时、海量、互动、分众和无地域限制等特点,已开始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传统,冲击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方面,它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网民人数达到2.1亿,70%以上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知识、商务交易、休闲娱乐、交往联系,甚至通过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维客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和传播网络作品。他们既是网络文化的享受者,又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像《老鼠爱大米》这样的流行歌曲、《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文学作品,都是产生于网络、兴盛于网络又被社会所公认的文化作品。可以说,网络文化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它也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作为一个公共信息传播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意见、传达思想、展示情感。从2007年初的重庆“钉子户”,到厦门PX项目之争,到年末的陕西“华南虎”,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聚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到了政府决策。它还成为了诱导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根源,目前我国网民中90%以上都是青少年,经常通过网络认知社会、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但网络色情、暴力、赌博、欺诈等丑恶现象的屡禁不止,已成为网络文化毒瘤,严重危害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像近来发生的“艳照门”事件,就应该引起我们警惕和反思。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