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传代表:企业壮大是国家强盛的缩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17:0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王娅妮、张旭东)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常德传听到了单位传来的好消息:青岛港开通了至俄罗斯远东的集装箱班轮直达航线,为山东地区至俄罗斯的贸易运输创造了新的物流通道。

  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让常德传感慨不已。改革开放30年间,青岛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发展成了世界第七大港口。

  “企业的巨大发展,首先归功于改革开放。”常德传回忆,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计划经济”式的。上世纪80年代初,企业的第一项改革就引来了巨大争议:为了调动积极性,开始实行计件工资制。

  “工资是大锅饭,就连港口任务、计划都由上级安排,完全是‘等靠要’,企业没有活力,不建设也不发展。”他说。想修缮一个破旧的仓库,审批程序走了30年也没批下来;一段200多米的码头塌了十几年,也没能修起来;一座通过能力仅400万吨的码头修建了11年。

  “这些景象,现在讲起来是笑谈,但真真切切地发生过,而且持续了很长一个时期。”常德传说,因为那时没有一个干事创业的环境,制度不允许,财力也不允许。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不靠上级下指令了,企业才慢慢有了活力和动力。

  1990年,常德传第一次出国考察,站在美国和日本港口的码头上,眼前一派机械化作业的繁忙景象让他震惊:“他们从哪弄来这么多集装箱!”18年后,青岛港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所有的港口,年吞吐能力从1980年前后的不到100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2.65亿吨,固定资产从5亿元增加到180亿元,相当于裂变出了30多个青岛港。

  “港口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寒暑表。”常德传说,正是有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港口才有了活力。

  “企业的壮大,是国家强盛的一个缩影。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信心。”他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