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麟委员:要明确政府的职责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02:05 新京报

  新京报:大部制改革覆盖面很广,既有民生部门,也有宏观经济部门,一个比较好的推进节奏应是怎样?

  蒋明麟:应该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行的办法,成熟一个推一个,不能急功近利。

  毛寿龙:我想应该是小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慢的话二三十都有可能,快的话也很快。主要是有几个难点,比如官本位观念的扭转,官僚体制观念的转变。因为大部制改革是把政府转向服务角色,这和“官僚”“官本位”是根本冲突的。还有一个难点,虽然是成立大部委,但实际上是在精简机构,那么就存在改革动力不足,这个动力有观念上的,也有实际利益上的。

  杜钢建:第一步应该是理清机构设置。中央部委整合不是出台一两个方案、花费一两年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出台多套方案,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的。我认为我国的中央部委应该维持18个左右。但是,不论出台什么方案,如何进行整合,必须依法进行。换言之,至少必须同时进行政府组织和部委编制立法,方案的出台、部委的整合、新部委的设立、每个部位的人员编制,必须依法进行,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坚决不能实行。

  第二步是体制转轨,就是进一步划清每个部委中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系统的界限。我估计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第三步是职能转变深化问题,要继续深化职能转变必须进行三个改革:审议制改革、规制(或者叫审批制度)改革和监督制改革。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审议制改革来理顺决策职能;通过规制改革来理顺执行职能;通过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来理顺监督职能。加强内外部监督机制可以借鉴国外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监察专员可以由政府提名,但是必须通过民意代表机构任命,以保证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新京报:我们可以由此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改革目标呢?

  杜钢建:从行政民主向政治民主推进,大部制是一个切入点,审议制是由行政民主向政治民主推进的一个关键点。

  新京报:公众普遍担心的问题是,大部制成为部门的简单撤并,难以触及体制问题,在人事和决策模式上,改革部门应该怎样进行操作?

  蒋明麟:要明确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中介、社会各负其职,政府不该管的事情就不要去管,事情在自己手里不放下,怎么改都没有用的。

  毛寿龙:“三权分离”,就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这样才有利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部长的作用也将改变过去决策人和监督者于一身的状况,部长就是把民主、科学的决策取得老百姓支持,这样执行就会顺利。同时,监督权从决策中分离出来,监督权会得到很大提升。过去执行者得听决策者的,这是很影响决策效率的。

  机制改革,就是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事企分开。事业单位改革会成为大部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像以前的国企改革一样。所以这样下来,其实是部门“瘦身运动”。

  新京报:大部制下的部门职能领域变大,权力与职责也相应增多,如何对部门实施有效监督?

  蒋明麟:内部和外部的监督都要加强,外部有各类监督手段。内部还要加强官员的素质,此外还有机制上的制约,比如各类银行有中国人民银行,还有银监会。

  毛寿龙:大部制改革,是要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都分开。现行的体制,决策和监督是由同一个角色承担的,而执行者往往要考虑决策者的“脸色”。所以过去的这种行政体制就造成“县官不如现管”的状况。改革后,比如执法者只对法律和决策负责,而不是对领导负责。决策、执行的分离,就会提升监督的权力。

[上一页] [1] [2]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