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旧闻:72年前周余愚“走”进奥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16:57 SMG《深度105》
![]() 周余愚在练习竞走 SMG《深度105》2008年3月2日播出说旧闻:周余愚-“走”进奥运,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今天的《说旧闻》要从一张72年前的奥运号码牌讲起。不久以前,筹建中的上海体育博物馆收到了一批热心人士的捐赠,其中一件,就是这张布做的112号号码牌。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张号码牌的主人,最早走进奥运的上海人之一 ——周余愚。 【实况】柏林奥运会开幕式 (来自里芬施塔尔纪录片《奥林匹亚》) 【解说】这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开幕式,也是二战前夜最后一次的和平盛会。根据记载,来自49个国家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这一届奥运会,可谓盛况空前。 在德国摄影师拍摄的壮观场面中,并没有记录下69名中国队员的身影,只有这张模糊的照片留下了那个珍贵的时刻。不过,在遥远的祖国,中国人出征奥运,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上海的《申报》详细登载了运动员名单,其中,就有周余愚。 【采访】周余愚之子 周明辉:我父亲1936年已经二十八九岁了,年龄上最高峰已经过了,我父亲这次参加奥运会是对他以前对中国田径,尤其对中国竞走的贡献,对他的一个肯定,所以(把)我父亲报出去参加了。 (周余愚竞走照片) 【解说】这就是靠竞走"走"入奥运的周余愚。上世纪二十年代,当很多中国人还不知体育为何物的时候,他却鼓起了上海市民对竞走的热情,人们叫他"神行太保"。 (黑转) 【解说】当时,上海成为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伴随着外来者涌入的,还有西方的生活方式。上海出现了跑马场、高尔夫球场、健身房、游泳馆等体育设施。尽管这些地方离中国百姓还十分遥远,但是,"体育运动"的概念开始渐入人心。 【采访】季一德:上海体育博物馆首席文物征集员。 比如说圣约翰大学,它是从1902年最早就开展田径运动,其他的项目也比较全,包括足球,包括棒垒球,//大学里边竞技体育开展了,也带动了这种中小学开展这方面的体育活动,当时的教育机构也是修订了有关体育的这种大纲,引起了这方面竞技体育这种活动。 【解说】周余愚当时是上海沪江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他出生在富裕的商人家庭,性格开朗,而且很有体育天分。 【采访】周余愚之子 周明辉: 我父亲在小学就非常喜欢体育,在那个远东运动会的时候,他念小学,就去参加团体操的表演,此后他喜欢体育、足球、田径,尤其是喜欢那个中长跑 【解说】周余愚原本专攻中长跑,但是在看了一场比赛后,他决定改练竞走。 【采访】周余愚之子 周明辉:这个时候有个万国竞走锦标赛在中国,每年的12月份在中国举办,那个时候没有中国人参加的,他们就想打败(外国选手),在中国的领土上没有中国人参加的比赛,他们有这样的心情打败他们,所以他们就改行了 【解说】在那个年代,"竞技体育"赛场没有国人的身影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这也激发了很多人打破现状的愿望。万国竞走锦标赛就是这样的比赛,它由旅华的外国侨民创办,全程大约28公里,规定选手在3小时20分钟内完成。比赛贯穿上海最繁华的地区,举办9届以来,还没有一个中国人参加。 【采访】季一德:上海体育博物馆首席文物征集员:1904年开始的万国锦标赛,一般说都是外侨参加的,不是有中国人去参加的,所以呢,在这种万国锦标赛过程中,他们也出了重金,请了这种欧洲的田径好手,能够到上海来参加。 【解说】周余愚开始在马路上练习竞走。一个只穿短裤背心的青年迈着奇怪的步子走个不停,在20年代的上海,相信这张照片之外,一定有很多路人抛来讶异的目光。 【采访】周余愚之子 周明辉:当时没有教练,他们就自发地,自发性地,偷看这些外国人的动作,就变成自己奋进地练 【采访】季一德:上海体育博物馆首席文物征集员 他没有好像专业的一种运动员,他有教练,有什么东西,其他的给他进行支撑,他是作为一个业余的这种运动员,一个爱好体育的这种青年。 【解说】真正惊心动魄的时刻在1928年的那个冬天到来。万国竞走锦标赛如期在上海举行,训练6年的周余愚报名参赛,1926年,他已经获得过青年组冠军,这一次,他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采访】周余愚之子 周明辉: 盛家(盛宣怀)四公子的儿子,盛毓度,特意做了一套银制的咖啡茶具,//雕龙的,托把也是红木雕花的,特意做的。因为他认定这个冠军一定是我父亲拿的。所以刻上了我父亲的名字,送给了我父亲。 【解说】有个中国人极有可能夺得万国竞走冠军,很多听说这个消息的上海市民纷纷前来围观。万国竞走比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周余愚不负众望,获得成年组第一,他与张造寸、吴淼康组成的中华队也摘得团体冠军。 【采访】周余愚之子 周明辉:那个时候跑马厅一般的中国人,是不能进去的地方, //所有的上海的市民,就在那个跑马厅门口放鞭炮,放高升,拼命地放,把里面的马都惊动了,把跑马厅的马都惊动了,这个时候我父亲的照片,报纸记载的报道说,当时周围都没有一个中国人,就说我父亲扬眉吐气了,代表中国人在跑马厅领奖。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