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称犯错才有进步的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21:35 新浪嘉宾访谈

  官员不用官样话回答观众感兴趣话题

  网友: 敏感的问题是否敢于涉及?比如像廉洁。

  崔永元:每个都可以问。有时问不是最重要的,要听他怎么回答,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公式化或者是打官腔式的回答,难不住谁,都可以说外交辞令。从他的眼神里看他说的是真还是假,有没有彷徨。

  主持人:怎么能够让他少说官话和外交辞令。

  崔永元:让科学家用最通俗的方式讲他所研究的领域是很难的。我称这种人为大家,大家少。一般人都是专家,专家是用专业术语讲。专家漫山遍野都是,但是大家很少。官员的表述方式是这样,比如他的大政方针、建设规划、财政政策、施政政策、纲领,这些东西是很难讲的,我们给他留点空间,让他说。在我采访官员时,当他描述这部分时我不插话,不打乱他的思路,让他好好讲出来。其他我们感兴趣的,希望用最平实的方式讲。GDP的增长,没有通俗的方式可以说它。不要把所有听着不舒服的话,一律列为官话,这太武断。

  网友(上海网友网名“清风明月”): 崔,你前面这几句话说得相当好!

  主持人:如何能把大家最关注的问题选出来?

  郭佳:做两会前有准备期,会通过各方面,比如网络,平常采访的积累,各个省预先的采访了解,汇总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崔老师,你会按他们给你提供的文案进行吗?

  崔永元:文案对主持人很重要。主持人的现场主持不可能超出策划案。我们前一步的工作就非常重要,要花大量精力,即便时间紧张,也要花大量的精力跟策划讨论策划案,让它禁得住推敲。现场的即兴发挥都是小把戏,不值得张扬的。有质量的对话不是通过小把戏提高的。策划案是身边的工作人员群策群力,把思想理清楚做出来的。

  主持人:你现在是政协委员了,做节目时和往常的感觉一样吗?

  崔永元:我录节目时从没戴过委员的牌,跟往常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官员有变化。明天我要采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和卫生部副部长高强。今天反馈给我的消息是他们希望我尖锐一点。不接受其它节目采访就是因为它们不够尖锐,不敢问。我反倒压力大了(笑),有些禁区我可以试试。现在什么都能问,考的是你知道多少。科学院士这方面,我的知识非常少,可能不比我女儿多,是小学水平,今天就恶补。

  采访卫生部长,必须掌握医务界面临的困难。而不是自己遇到的小事。我要好好准备,看看明天怎么把问题问得尖锐一点。

  小崔印象中最特殊的几期节目

  主持人: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做得特别好,或留有遗憾的的节目?

  崔永元:今年有些出乎我意料,比如采访黑龙江省长,他很老实,我很喜欢这个人,他不光不善辞令,一看就本分,甚至有点紧张。我问他时,他没有长篇大论,把事说清楚就完了,不装饰。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都是这样。青海女省长,给我印象特别深。跟她谈话时,会忽视性别概念,她从头到尾都在微笑。她可能生活中也是爱笑的人,很可亲。录这场节目时我犯个错,我们请了个享受到好教育政策的小姑娘,她本来是要辍学的,因为有了好政策,她顺利上了北大光华学院。我头绪多忘了这事,我说再见,都握手了,省长说还有一个人没访。节目就这样播出。大家既看到我犯错,也看到了省长的随意,她不刻意,不觉得这是录节目,没说就算了,让人非常舒服。

  郭佳:真实就非常精彩,意外的。

  崔永元:她说到三江源保护时,我说以后谁再说青海落后,就用砖头把三江源砌上,让你没水喝,这是我开玩笑。然后宋省长就说,这正是青海人的胸怀,宁愿自己穷,也要保持三江源上游的清澈。我听了都感动,发达国家都有生态补偿机制,下游得给上游交钱。我们天天说青海落后,忘了还有这回事。

  崔永元:王志的方式太单一

  主持人:请谈一下王志辞职事件。

  穆莉:前两天媒体给予了报道,感谢媒体的关心,王志写了公开信,辞职是子虚乌有,是频道改版的正常调整,王志已调到焦点访谈栏目,现在面对面是由董倩主持。还有一系列调整,都为了更符合新闻频道的定位,让节目更好看。

  主持人:王志老师以睿智的形象著称。小崔老师,你以什么形象著称?

  崔永元:我比王志睿智得多(笑)。我特别喜欢王志,理想状态中的职业记者发问就是这样。问题是这么多年没有过这样的职业记者发问,观众能适应吗?比如他的偶像被采访时,王志也这样问,他可能不接受。这跟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有关系,大家接受心态上有偏差。

  实话实说,王志自己有些问题,我跟他私下交流过。他的方式太单一,导致采访对象单一。采访每一个人不是都质疑的,比如他还采访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有一些派给他的任务,那时,王志的质疑不合时宜,或说没作用,没威力,没力量,一拳打在棉花上。职业记者的访谈,最好能多一些技巧,而不都是一个方式。

  主持人:如何在《小崔会客》里避免一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方式?

  崔永元:避免不了,都会有。关键是心态,比如得过金话筒,弄过台里的先进工作者,网上评十大主持人,就幻想自己永远不犯错,不会的,不光会犯错,很有可能犯低级错误。关键是能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才有进步的空间。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