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界碑鸭群为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03:05 南方都市报

  

光绪年间界碑鸭群为伴
七甫村村民陈资桂研究界碑文字。这块石碑高约5米,仅1米身躯露出水面,上面挂着厚厚青苔。通讯员邹永榆摄
光绪年间界碑鸭群为伴

  本报讯(记者 葛倩 通讯员 邹永榆)“如果我挖到了,一定把它扛回原地”,南海区狮山镇官窑七甫村村民陈资桂背着锄头,在田间找了2个多小时,却仍未找到清代光绪年间村民纪念修护河堤具体分工的石碑。而当年一并修砌的水利界碑,如今也浸泡在村民的鱼塘中,每天与之为伴的只有池塘的鱼和鸭子。

  分界石挂着厚厚青苔

  从南海官窑七甫的“迎阳门”牌坊往东十多米,沿着与和顺交界的西南涌南岸堤围走下鱼塘,一根暗红色的方形石柱树立在离岸边三米左右的水中,旁边即是水产养殖户搭建的养鸭竹棚,上百只鸭子围在石柱四周。57岁的当地村民陈资桂介绍,此石柱就是早年村民修建河堤用以纪念的分界石。

  石碑截面为正方形,长宽约30厘米,四面均有字,其中东西两面字最多。但经过长年的风雨腐蚀,字迹如今已模糊不清,站在水中的竹棚上依稀可以看到,石碑南北面分别刻有“光绪十一年”和“分界石”字样。据陈资桂介绍,石碑大约5米高,但平日露于水面的仅1米左右,上面挂着厚厚的青苔。

  陈资桂78岁的父亲陈智恒回忆,石碑原有两条,分别树立在堤围的南北坡底,北面的一根,在六七十年代时被七甫姓吕的十几个村民合力抬走,用做该村平整荒地成篮球场的篮球架支撑柱子。后来篮球架废弃,石碑便被搁置在杂草中。吕村在该区域推土做宅基地建房时,村民见其太重无法移挪,便将石碑一并埋在土下。所以,在水塘里保存至今的石碑尤显难得。

  50年前分工石碑被搬走

  距鱼塘大约100米之外有一条河涌,陈智恒介绍,早年河堤全部为白石修砌,后来由于洪水漫堤、将其冲垮,才形成了此处成片的鱼塘。他说,早年在七甫迎阳门牌坊外的堤围边,还有一块红色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当年附近多个村民修建河堤的具体分工,但上个世纪50年代,村里修建排灌站时便将其搬走了。陈智恒说,他只记得石碑搬到了据鱼塘1000余米之外的田间,但具体位置却不清楚。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