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一把手其实不好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09:45 南方人物周刊

  一把手其实不好交流

  朱幼棣讲新闻纪律,他对坊间流传的一些所谓“秘闻”嗤之以鼻,“有人进一次中南海,就敢写什么‘红墙内外’……”

  朱幼棣看不惯一些记者在官员面前的谄媚,“记者谄媚,关键是自己不自信。你和采访对象是平等的,你首先要觉得,我是可以和你做朋友的。”

  朱幼棣浙江人,与方孝孺同乡,他曾写过一个长篇报告文学《温州大爆发》,当时的《报告文学》连续两期刊载,影响颇大,结果一位部长找到他,跟他讨论如何发展民营经济,如何走向市场的问题。

  “和部长交流,你要考虑,你有没有和他交流的政治智慧和水平,”朱幼棣说,“人当官当到部长以上了,周围大部分人都会多少有点像拍马屁一样,他就会觉得很孤独。一把手其实不好交流,因为部里面都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我又不想要他什么东西,他才真把你当朋友。”

  于是朱幼棣有了不少“无话不谈”的部长朋友。

  1993年,水利部和环保总局在治理淮河污染上产生争执,时任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问朱幼棣意见,朱幼棣答:关不关污染企业是地方政府的事,环保局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关键的断面建立监测,定期发布污染通报,这样便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于是有了水污染监测报告,接着又有了人们更为熟悉的空气污染指数报告。“最先在10个城市搞,当时北京不参加,慢慢搞起来,北京就有压力了,你空气质量不好还不公布,人家大使馆也是知道的……结果后来北京也进来了。”朱幼棣微笑。

  离政治远一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朱幼棣白天跟领导跑,写新闻稿,晚上在家写书。写环保,写文化,写历史,甚至还写过一本《珠宝王国探秘》,这是他的兴趣,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跑中央跑了10年,我就想离政治远一点。我也不大善于和人家交往,媒体也好,官场也好,除了搞好本职工作外,也没有更大的政治抱负。”

  所以,当问到“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有点意思”的时候,他选择从侧面回答:“我始终就没有停止写其他的东西,没有停止写小说,没有停止写报告文学,包括论文。”

  “有些记者比较笨,不知道利用出差机会,”支撑朱幼棣夜间写作的材料,多半源于他“千方百计”的抽取。当年地矿部在新疆开西北找水会议,会期一共三天,朱幼棣第一天写了篇稿子报道领导出行计划,接着把黑鹰直升机的座位让给一位工程师,换了坐越野车返回库尔勒的机会,在路上看了大半天塔里木河;第二天晚上回到驻地,提前拿到部长的讲话稿,发了,第三天便直奔心仪已久的焉耆古城去了。三天采访结束,该发的稿子发了,还抱着厚厚的几本州志——这是他花了300块钱淘的——回到了北京。“人家都说西北沙漠化,没想到去了焉耆古城才知道西北也有水太多造成盐碱化的问题,这就是灌溉时不注意排水造成的,结果我又写了一篇文章。”朱幼棣很有些得意。

  今年1月,朱幼棣的这些“夜间习作”结集出版,在这本《后望书》中,他带我们沿着中国的水脉,游览了那些被“建设”掉的风景。

  如书中所述,“任何一项重大工程的决策,往往都可以追溯到久远。中间反反复复,曲曲折折,难以尽述。但在关键处、转折处,又常显仓促、紧迫与窘迫。这时,各种因素突然的集合,其中某一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天平猛地倾斜了,便急转直下,如同飞机进入了跑道,开始了滑翔加速,势如离弦之箭,想要阻止和停下,已经不可能了。”朱幼棣试图用他的经历,还原这些“因素”,以及它们对这片土地的改变。

  政府工作报告

  我只是很小一部分

  1999年以后,因为身体原因,朱幼棣渐渐淡出记者圈子,他曾去山西,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那是有实权的日子,但他一到周末,就会问省委书记有没有事,“如果没有,我就找个车,到各地去搞一些文物古迹的调查。连日本人都写了一本山西古迹志,我们怎么不能写呢?我就一个一个跑嘛。也不要政府接待,就到路边的小饭馆吃饭,住也住小旅馆。否则你应酬很多,要吃饭,各种各样的人都到你这里来拜拜码头,那不是跟黑社会一样么……”

  朱幼棣对一些饭局很头疼,“老是想着做官,吃饭时就没什么可说的,总是说这个地方还有个位置,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都是谈论这个东西!也不谈论工作。”

  省委书记讲完话,有人跑过来拍马屁:书记啊今天你讲话讲得太好了,人家鼓掌鼓了15次!“我听了就很不舒服,书记问我讲得怎么样,我说,好是好,但这个话不该由你来讲。高速公路乱收费是省长管的,不该你书记来讲……书记听了不高兴,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说得有道理。”

  不久,朱幼棣又随那位领导调回北京,在扶贫办工作一年后,2001年,他任国务院研究院社会发展司司长。

  对于这个新“饭碗”,朱幼棣解释说,我们研究室主要就是给国务院领导起草讲话,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这是最主要的。

  人在中南海工作、研究报告可直达总理,难免被冠上“文胆”“高参”的帽子,朱幼棣比较坦率:“我觉得这些称呼都是有些人自己吹的。有些人去了趟中南海回来就吹,中央首长只是要听听你的意见,报告中一句话不用你的也是可能的,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分量,个人力量还是很渺小的,是集体的努力。”

  “政府工作报告我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能说是你自己的作用,领导讲了就是领导的,跟你无关,因为你的工作就是这个。”

  “我总觉得,你提的意见建议太超前或太专业,也未必就到领导的兴奋点,领导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你的意见不一定能进入他当前重视的那个视角。”

  “我们研究也是,你不能保证每篇(报告)都有效果,你写十个有一个有效果就行。以前穆青讲过嘛,有时候我们送给领导看的东西,就像做广告一样,你不停地送,最后领导就会觉得‘味道好极啦’!”

  从1980年代起到现在,历经四位总理,朱幼棣其实故事很多,用他表弟的话讲,他是座“新闻富矿”,我们问他,改革开放30年,有没有撰写回忆文章的打算,他笑着摇头。

  写书倒会继续,也许下一本书的名字会叫“一个人的旅程”,“还是关于文化历史的。”

  “也和政治无关。”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