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称推行大部制最大困难在于官员分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09:5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前天揭晓的大部制改革方案被视为“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逻辑起点,通过实行大部门体制,全面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引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昨天,改革的相关话题、改革中涉及到的人和事成为政协委员们会上会下热议的焦点,不少委员清晰地提出:机构改革了,关键在于人;有一个好的方案,更需要好的执行。

  期盼:公务员素质需随之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蒋以任说,大部制改革,关键在于人。“现在我们的大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去考公务员,这个值得考虑。”他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建议放到企业先锻炼两至三年,“要保证国家机关运行的质量和素质”。

  仲兆隆委员说,在北京办事,自己急得要命,某些部委的工作人员却不当回事。一位委员插嘴道:“有一次我有一件关于香港的事在北京找某部委,他们不见我,我说我不找领导,找一个明白人就行了!还是不见。”王巨禄委员则认为,某些国家机关存在的表面文章甚至腐败,就与机构改革不到位有关,“希望在总体设计上能一步到位。”

  张连珍委员说,大部制改革突出了政府职能的转移,有利于整合资源,解决民生问题。职能的划分和配置要清楚,要进一步提高机关公务员的素质——“不管部门怎么并,关键是人。要让人了解基层,了解群众。”

  王全书委员说,这个方案在重大领域有所突破,既要管住又要服务。王全书建议,一定要尽快拿出地方政府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地方和中央可能有差异,但不能相距太远。

  忧虑:改革动真格困难不少

  全国政协委员、江门市副市长李崴说,推行大部委制最大的困难,恐怕是官员的分流。组建一个大部,可能会多出10个副部级官员,那么局、处以下的官员呢?怕是数以千计了。李崴说,自改革开放以来,甚至从延安时期,我们就一直在推动“精兵简政”。但政府机构是越改越多,人员是越精简越臃肿。主要原因是政府本身是当事人,对此既无动力,又无压力。

  他说,大部制政府机构改革要动真格,一是要先做好全国调研,从绩效管理目标出发,制定裁减方案;二是可采取“砍事去权”的方式,如改革行政审批,将绝大多数审批事项和权力撤销,机关养人自然会减少,机构撤并也就水到渠成了;三是大部委制改革的重点不应该在“大”,而应在功能的整合。机构设置的大小,必须充分考虑交易成本,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即便是功能相近的机构,合并也可分步到位;四是完善制衡机制。大部委一旦组建,毫无疑问,它所掌握的资源会更多,权力会更大,权力失去制衡会滋生腐败,因此,如何对大部委施以制衡是个大问题。较积极的制衡最好是行政权分立,即决策、执行、监督分开。

  欣喜:“人才真正成了资源”

  根据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将被整合成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政协委员们认为是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人才真正成了资源。”

  李崴说,政府也可以讲成本、讲效率、讲服务,可以强化绩效管理。“我们推行政府行政功能的企业化改造。”李崴说,包括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区别就是企业讲效益最大化,政府讲公共利益最大化”。

  前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吴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提出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是要整合全国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从而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吴江说,从人事管理的角度看,我们的人力资源是分开管理的,因此在出台政策的时候就存在统筹协调的问题。事业单位的管理权力属于人事部,事业单位的人员容易进来,但是不容易出去,因为首先面临一个社会保障体系不统一的问题。因此,在这一方面,最突出的矛盾存在于事业单位。就公务员来说,必须根据《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但是它也面临着流动问题。如果辞职、辞退,以及最终的退休养老,都需要与社会化机制进行统筹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劳动收入的分配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性质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都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推行大部制,必然伴随着设置一批执行机构,从而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对分离。这一点我们必须完整地理解它。”他说。

  本版文字/记者陈翔、舒涓、赵琳琳、刘旦、任珊珊、方利平、刘彦广、柳建云、谢绮珊、李婧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