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籍代表陈用志:体制不改办事事倍功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15:35 金羊网-羊城晚报
广东籍代表陈用志:体制不改办事事倍功半(图)
陈用志:体制不改,很多事情事倍功半 本报特派记者 郑迅 摄

  本报记者 傅汉荣 李宜航 韩平

  1993年,他在顺德率先推行机构改革。市委办、市府办合成一个“办”,5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32个大部门。

  2001年,他在清远再掀“行政风暴”。党委政府合在一块办公,镇村合并的力度全省最大。

  昨天,这位被誉为政府机构改革专家、急先锋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用志,在北京谈及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感触良多。

  “体制不改变,很多事情事倍功半”

  “机构改革势在必行!”陈用志掷地有声地说。

  陈用志觉得,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国家提出机构改革的方案,意义尤为重要。“30年来,我们围绕经济改革方面考虑得多,稳步、积极地推进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力越来越强,国际形象越来越好,这一点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政治改革跟不上,尤其是机构改革没有做好的话,可能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他认为,国家必须厉行机构改革,这是因为目前的政府机构存在着几个通病:

  第一是职能重叠,内部打架非常明显。中央的部门跟部门之间打架,部门内部打架,还有部门和省之间打架,天天在打架,效率非常低。

  第二是以审批代替服务。一些中央部委的审批项目多得干不完,基本上是别人求着他们办事。你要找一个部门办事,比登天还要难。“我感觉到我们的一些政府机关衙门,不知道服务两个字是怎么说的。这种机关作风不改变的话,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

  第三是有权无责,权利很大,责任一点没有。广东现在缺电600万千瓦,不是今年缺的,而是年年缺。责任在哪里?就在于我们的审批机构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做。电厂不是没有人干,很多人抢着干;煤的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而且通过办电厂不光能解决电的问题,还可以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有一个电厂,经济就可以活起来了。管理得好的话,每年效益在25%以上。“这本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现在什么都到北京来批,什么都批不到。为了办一个电厂,我到北京不知跑了多少次,现在都5年了,一个章都没有盖下来,一个项目都没批下来!”

  “体制不改变,很多事情事倍功半。”陈用志说。

  “大部委制要坚定不移地改下去”

  陈用志认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就是朝着一个大部门制的方向去改革,“解决部门多职责重叠,一定要采取大部制的办法”。

  据他了解,国际上一般的国家,部门都是18到22个左右,且实行大部门制。“农业就一个部门,工业就一个部门,第三产业就一个部门,从来没有几个部门的。你增设一个机构,必须取消另外一个机构。”

  陈用志用他多年的改革实践说事。1993年,他在顺德任市委书记,当时顺德是省政府的综合改革试验区。“那时候我已经把相同的部门全部变成一个部门,市委市政府只设一个办公室,四套班子四个接待办并成了一个;文化局、体育局合并成了文体局,劳动局、社保局合并成一个劳动保障局。“应该说改得很成功。没有机构改革的成功,也就没有顺德后来的产权改革的成功,因为机构改革和产权改革相辅相成。”

  2001年,陈用志调任清远。“当时看见清远财政状况那么差,如果按照上面的形式来设置机构,清远就没办法干上去。所以我又采用了合并的办法。把文化体育合在一起,市委市政府合在一起,很多部门合在一起。并镇并村,清远力度最大,分别达到47.7%和29%。”

  结果,改革引发了一场“大地震”:一方面,不但上面的部门很多意见,上面的拨款也全部取消;另一方面,冗员减少,行政成本大大下降。短短几年,清远经济异军突起,从全省的“副班长”跃居各山区市的“排头兵”。“我在一个资料里看过,现在养公务员比例最低是上海,120多个人养一个公务员;我在顺德的时候基本是70个人(每养一个公务员),而到了清远,连南、连山只有35个人养一个公务员。你有什么办法呢?成本比人家多三倍,不合并是不行的”。

  陈用志认为,顺德、清远这两个地方的实践证明,大部委制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广东的实际情况,要坚定不移地改下去。

  “机构改革实际上是利益的博弈”

  陈用志认为,此次大部制改革,起码要用6年至9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磨合完成。“机构改革实际上是利益的博弈。这个博弈很厉害,自从提出来就开始博弈,现在还在博弈,下一步还要博弈。肯定要经过震荡期、磨合期,最后才到发展期。”

  在他看来,此次改革的步子是比较积极稳妥的。

  首先是改得很慎重。对一些认识比较统一、国外也有成功经验的东西,这次基本能先提出来改;对一些国外不是这么做,而我们认为应该这么做,但内部阻力比较大的东西,暂时不考虑。“比如交通运输局,按道理铁道部应该合进去,这谁都看出来,但是既然意见不统一就留到以后才干。邓小平说过,相信下一代比我们聪明。”

  “另外一个慎重的表现,就是这次机构改革被提到人大会议去审议确定,这也是防止人为的因素随意性。”陈用志说,“机构改革已经是第五次了,5次都有积极的意义,都有一个很好的方案,但是基本上没有走出一个怪圈,那就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这次改革会不会走这样的路子呢?我认为虽然结果很难说,但起码有一个进步———就是拿到人大会议去讨论,而不是哪个领导说了就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