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侄女出版《亲情西花厅》纪念周总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21:24 中国网

  主持人:最后一次见总理是什么时候?

  周秉建:应该是74年我22。

  主持人:他当时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周秉建:当时是内蒙古自治区团委调我到团委工作,我觉得不妥,而且我愿意在牧区干。我说得回去跟老人说下,我觉得还是应该在基层工作。公社的党委、老乡非常支持我,让我一定要留下多干几年。但因为组织调令,得服从组织。回去后跟伯伯聊天,他讲,我们支持你的想法,我们作为知青家长,愿意你继续留在牧区锻炼,你要跟当地领导讲清楚,不是因为伯伯讲话了,就不服从组织。我们只是从知青家长角度,愿意让孩子在下边继续锻炼。

  主持人:你和伯父在一起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周秉建:70年底,我和一些知青及内蒙当地青年入伍。参军后驻地北京郊区,离市内较近,71年元旦上午,部队领导对我们四个北京知青说,我们是到农村、到牧区插过队的,经受过锻炼,吃了不少苦,你们放假可以回北京看父母,我们挺高兴坐车从郊区回北京。下午回来后去看伯伯。一进西花厅的里院,伯伯站在那儿。我还挺高兴,给伯伯敬一个军礼,说伯伯好。伯伯边拉着我手边说,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放牧?这是没有想到的很突然的问题,我心里一下子蔫了。这对我影响很大,如果我当时没有脱下军装回牧区继续工作,又嫁给蒙古青年,我可能是另外一条路。

  主持人:他跟你们兄弟姐妹在一起时,有没有提起过去一代人的事?如何革命,如何斗争。

  周秉建:从来不讲,我偶尔问,他会说过去和我们一起奋斗的很多战友都在长征途中牺牲了,都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家的解放献出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只不过是留下来,是幸存者,要为我们的战友、牺牲的烈士做更多工作。他很珍惜时间,他的时间完全用于工作。当然“文革”前有很多家庭的聚会,但西花厅的规矩很严格,说话走路要轻,不能大声喧哗。周家的六子没有一个耍赖的,哭呀、闹呀,娇气都是不存在的。

  周秉建兄妹六人写书纪念总理

  主持人:现在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会谈伯父吗?

  周秉建:伯父大妈二位老人去世后,我们聚会时也会谈起,每年1月8号我们还要到纪念堂去。在他的诞辰的日子,还要到西花厅去看望过去的老房子。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亲情西花厅》这本书吧。

  周秉建:这是我们姊妹六人为了纪念伯伯、大妈,给历史留下些周恩来在生活中,怎样以普通人身份享受天伦之乐的书,我们从各自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合写的一本书。

  主持人:你写了其中哪些章?

  周秉建:刚才提的故事也有,包括下乡的事情,伯伯病重我给他打电话的事。

  主持人:现在兄妹几个都在做什么工作?

  周秉建:只有我一个人在工作,他们都退休了。

  主持人:他们也从来就没享受过特殊待遇?

  周秉建:对,我现在的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住在50几平米的房子里,都是50、60年代的老房子,很小。

  主持人:今年是总理诞辰110周年,你的家人会有纪念活动吗?

  周秉建:是和社会的活动融起来的,不可能6个人在家里搞活动。比如回到祖籍绍兴,又去了伯伯和二伯、爸爸三兄弟出生的淮安老家。参加社会公众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活动。二月底参加了中央召开的座谈会,听了胡总书记的讲话。

  主持人:作为总理后人,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感在哪里?

  周秉建:使命感较高,要踏踏实实地做才能把责任做好。如果就想着使命,想着光荣,那没法做了。

  主持人:总理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周秉建:伯伯很伟大,确实为中国人民,而且也为世界人民做出了贡献。献出了毕生精力。同时又很平凡,他的伟大出于平凡,他做的事情很大,但不脱离老百姓,他时时刻刻替老百姓想事情,非常不容易。

  主持人:谢谢!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