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有:拿不到钱不能都叫执行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11:23 法制日报
黄松有:拿不到钱不能都叫执行难
本报记者就“执行难”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提问

  本报北京3月15日讯 记者王斗斗 徐伟今天下午,“两高”有关负责人等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执行难”的问题时解释:“现在有人认为,只要法院已经判决了,却暂时执行不了就是‘执行难’,其实这样的认识不够全面。不能把所有拿不到钱的判决都叫做‘执行难’!”

  黄松有随后举例:“就像一个人已经死了推到太平间了,再来说现在抢救很难,救活很难,这实际上就是不全面的说法,因为这个人在来医院前就已经没有抢救的可能了,这种现象在法律上叫执行不能,而不叫‘执行难’。”

  黄松有解释说,所谓“执行难”是指判决以后被执行人有财产、有履行能力,但因为种种的原因钱拿不回来,执行不了,这才是“执行难”。“执行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难找、财产难找、找到了也难动。

  对于被执行人本来就没有钱,也不可能通过判决就挤出钱来的这类问题,黄松有表示,要另外研究解决渠道。国家应该怎么样来救济或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这部分拿不回来钱的人进行保护,保证他能够有最低生活保障,这不是“执行难”要解决的问题。

  谈到“执行难”的原因,黄松有指出,法制观念不强、社会诚信缺失、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等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另外,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如何统一、个别执行人员素质不够高以及执行人员人力、物力不足等,也是造成“执行难”的一些原因。

  黄松有指出,经过几年的努力,“执行难”问题解决成效比较明显。去年办结的案件已经超过了新收的案件数量,达到211万多件,执行金额达到近4000亿元,可以说,“执行难”问题已经得到明显缓解。

  黄松有表示,“执行难”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