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转制试点裂变静悄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08:48 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报记者 王坤宁

  “我们马上就要注册有限责任公司了”——谈起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兴奋难掩。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在这一轮的改革中,不但享受到了所得税免征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已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管理进一步规范;推动了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竞争能力;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模式,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晰。

  在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中,与先行改制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样,其余18家高校出版社在享受改革带来的优 惠政策和资源支持的同时,其运行体制和机制也正发生着静悄悄的裂变。

  首批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于2007年初正式启动。2007年4月,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的高 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积极推进了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正在积极稳妥、扎实 有效地推进,首批19家高校出版社,经过近一年的改制实践,虽然改革进度不一,但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改革成效明显 。这一实践对整个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并正在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

  认识不断深化

  改革受到前所未有重视

  在《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前后,大学出版社在实际转企改制过程中,社校关系成为矛盾焦点,能 否理顺理好所在学校与出版社的关系,让学校领导关注出版社,特别是让学校领导认识改革对出版社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成 为高校出版单位改革能否推进的关键。

  在经历了徘徊、观望和认真探究之后,19家大学出版社成为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学校领导正是在改革的 进程中不断提升了对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而出版社也从学校领导的重视中增强了改革的信心和力量。在这19家试点单位 里,学校作为主办单位推动改革的力量和来自出版社自身渴望发展壮大的改革力量已默契地相融为一体。

  从目前的改革实践看,出版社已理顺了和学校的关系,产权结构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正渐渐实现从“婆婆”向“股东”身份的转换。

  “转企改制工作的推进,使出版社受到了学校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学校对出版社的改革给予了积极支持,提供优惠 条件,鼓励出版社发展。”3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首批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 金英伟的感受代表了首批19家高校出版社社长的共同感受。“去年一年,北大校长办公会曾三次讨论出版社体制改革的事, 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校领导的重视对出版社转企改制顺利推进产生很大的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如是说。学 校领导的重视,更让各出版社的领导对体制改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并充分做好宣传 和员工的思想工作,得到广大员工对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理解和支持。

  动力不断增大

  改革让先行者尝到甜头

  “优惠的税收政策,让出版社增强了发展的后劲,现在出版社资金流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张了。”提起在这次转企改 制过程中得到的最大实惠,参加首批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的社长都感叹,“返免3年企业所得税对出版社扶持 力度最大,最解渴;”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作为改革的试点单位,大部分大学出版社已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为了确保优惠政策 能落到实处,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给予试点单位的各项优惠政策,为试点出版单位提供政策支持 ,使得进入试点并具备条件的出版单位真正享受到国家相关财税及其他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

  据了解,作为首批19家高校出版社改革试点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等大多数出版社,改革一年已经享 受到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的优惠免税政策。

  此外,新闻出版总署还对试点单位采取了各种出版资源配置政策的支持,书号、刊号、版号资源配置都与推动改革相 结合、相挂钩,让有限的书号、刊号、版号资源更多地向进行改革的出版单位倾斜。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社长陆银道说:“国家政策支持,让出版社实力得以增强,可以不断开拓新的增加点。我们近来 投资近200万元引进的国外医学名著,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数字出版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在我们有医学教育网,开 设有考试在线、教材在线、临床在线、农村医生培训在线、社区培训在线等七个频道。”

  “早改革,早受益。”首批高校出版社正用改革的实践诠释着这句话。

  力度不断加大

  体制变了机制也在变

  19家试点单位,18家出资人的地位确定;多数出版社完成了清产核资,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成立了职代会、签 订了全员劳动合同;部分出版单位已经注册了有限责任公司;“老人”保留学校事业编制,“新人”则按企业编制,与社会保 障机制衔接……

  “产权结构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市场主体的高校出版社在转制后,大学和出版社 的关系由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关系转变为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

  对出版社来说,随着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体制变了,相应的机制也在变。而内部机制的变革较之出版社转企改制, 更具有成长性,一个出版社企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此。

  “早在1997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就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了企业法人,但出版社并未实行真正的企业化运作,而是 一种企业单位事业化管理的状况。作为改革试点后,从企业转制为公司,无论外部体制还是内部机制,都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武汉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庆辉说。

  在这一次改革中,武汉大学出版社内部机制发生着裂变:打破身份制,实行岗位制。“通过实行按岗位定薪与按绩效 定薪相结合的工资制度,通过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其他相关政策引导,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参 与市场竞争,使出版社真正成为一个面向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现代企业。”陈庆辉说。

  好的方案是体制改革的基础。转企改制改变了高校出版社以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变了过去的不适 应发展的管理、经营、用人、激励等机制,解开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束缚,提高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解放了 生产力,提高了能动性,从体制上为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活力不断显现

  改革单位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使大学出版社发展充满活力,出版社的实力不断增强。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转企改制进展顺利,目前已成立了董事会,出台了包括企业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企业分 配方案等16个制度性文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有了更大的发展目标。”正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金英伟所说,虽然高 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还在进行中,但每个出版社在改革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出版社内部体制、机制逐步 向现代企业转换,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明显提高;改革对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有很大推动 ,图书结构日趋合理,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改革的活力不断显现。

  对首批改革试点大学出版单位的统计数据也表明,高校出版社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中小规模出版社的出书品种在增加 ,大社在整体上开始控制出书规模,更为可喜的是重印书增加较快,有些出版社的重印书规模已远大于新书规模,2007年 ,第一批高校出版社改革试点单位图书平均重印率达64%。与此同时,各出版社在改制期间均保持了总资产的增长,19家 转制单位的平均总资产增长率连续3年保持在13%以上,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20%。

  可以说,首批19家高校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不仅使出版社获得了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名正言顺地以市场主体的身 份参与竞争,更主要的是使大学出版社改变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通过转企改制促使其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大学 出版社的发展既有外在压力又有内在动力,从而激发了出版主体的活力,提高了大学出版社的竞争力,增强了中国大学出版社 的整体实力。

  思路更加清晰

  用改革绘就发展蓝图

  “在转企改制中,我们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创新,在出版社内部体制机制上,在适应市场转换机制上,在劳动分配制度 上都进行了许多重要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已经构建起比较成熟的发展战略。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社长于春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都希望通过坚持走内涵式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建立起多种媒体互动、产学 研一体化、国际化的现代出版集团。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发展定位是,专注于特定市场以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出版模式。”该社社长陆银道如 是说。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焕发出的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着大学出版业快速成长。随着目前出版集团上市融资,跨地 区跨行业重组、兼并的潮流涌动,我国出版产业已快速进入了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重塑市场主体的战略发展阶段,而随着首 批高校出版社改革的推进,高校出版社的改革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转企改制是高校出版社发展道路上一次历史性转 变,机遇与挑战并存。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阮海洪透露,他们出版社已启动股份制改革,希望通过资本认证,扩大出版社的资产规模,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在做强主业方面探索建立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等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则希望大学出版社也要在政策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上市融资增加实力。

  由传统出版业态向现代出版业态转变,已经成为更多大学出版人的共识,大多数参与试点的出版社都对未来充满了信 心,规划出蓝图,都表示要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开拓国内国际出版市场,参与国际出版产业的竞争,促进世 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出版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首批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已进行近一年,这里的裂变静悄悄。但透过实践我们看到的却是凤凰涅槃的巨变。大学 和大学出版社都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中找到了自身定位:大学将从宏观方面为出版社确定总体战略,尽力为出版社创造公平的 市场环境;有了经营自主权的出版社将会根据自己拥有的大学资源和已有的特色和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实现更大 的发展,这就架构出中国大学出版社在我国出版业的新镜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