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博:北京的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10:58 南都周刊

  我的一个朋友在他广受质疑的文章中曾经用了这样一个意象来说明网络社会,他说: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很奇怪了,到处都是叫床的声音,而听墙角的人倒成了稀罕物。现代社会大概就是如此吧。倾听者已经变得稀少,而每个人都是在喧嚣着说着什么。

  在我小的时候,觉得北京其实应该是个比较慵懒的城市。北京的叫卖声可能是被京剧的拖腔渲染得太久,也有那么种摇曳的味道。在胡同里,时常可以听见长长的叫卖声穿过同样长长的午间休息时间。在那个时候,北京是安静的。

  这就是当年的北京。大多数人是倾听者,听着各种的吆喝声、上工的钟声,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影响生活的声音。皇城下的北京更多的是一种王旗变幻、繁华过眼后的平静。这种倾听的品格被视为一种老成与持重,所有人都喜欢用一种安闲的态度来看世事变化,即使茶馆里的喧哗也是一种很悠闲的喧哗。

  京城的九陌红尘不知道从那年开始从量变到了质变,可能是从房地产开始热起来以后吧。把老胡同拆了的后果,除了小贩的叫卖声再没有那么悠扬了,还有就是本来熟悉的邻居都分散到了各个小区的高楼里。没有了充满闲人的胡同以后,小贩也都改成了坐商。北京的闲适是用这些拉长声音的小贩来维系的,一旦他们不走了,京城的子民就要走到商店来买东西。于是,这个城市的普通生活就匆忙了起来。

  所以,现在的北京到底是一种什么声音,这是一个伪问题。所有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巨大的噪音。每个人都在说,每个人都没明白其他人到底在说什么,声音把大家都变成了聋子。想听明白别人说的是什么,可能要走上几里把耳朵放在对方的嘴边上。但谁有这个耐心呢?按照我那位极聪明的朋友的说法,自己的嘴还在不停叫床的时候,听别人的墙角是件很没意义的事情。

  于是大家都觉得很寂寞。这个现象很奇怪。一般来说,在嘈杂中有个把高人表现一下寂寞是正常的,但大家都在嘈杂中表现寂寞就只能说明要不大家都是高人、要不大家都有点毛病。所以,北京的酒吧特别多。因为酒吧是表演寂寞与可能摆脱寂寞的精神疗养院。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特别怕回家,因为他回家以后就面对的是四面墙与电视。所以,晚上经常会拉我们这些人一起喝酒聊天。有一次,我们认真倾听了他在说什么。他说,他晚上很寂寞,他的房子隔音很不好,经常能听到从上下左右传来的声音。晚上的声音尤其让人郁闷。正好这两天编辑让我写这个稿子,我也正好想到了那个叫床与听墙角的比喻。这次终于是有人在听墙角了,可是出声儿的人一是不知道、二是不在乎。

  这世道还真奇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