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总结温家宝总理妙语与引用诗文

  媒体回顾温家宝总理一年风雨历程(组图)

  “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民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还是温和而清晰的语调,还是真挚而坚毅的目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用饱含深情的回答,向人民作出郑重的承诺。

  18日上午10时15分,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内灯光璀璨。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副总理,来到这里与近千名中外记者见面。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回首过去的5年,人们看到的是温家宝脸上欣慰的表情。

  经济跨上大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5年辉煌成就,被忠实记录在温家宝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由全国人大代表高票表决通过。

  然而,温家宝的眼中还藏着深深的忧虑,语气带着浓浓的牵挂。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总理无时无刻不在聆听着百姓的心声。

  此次记者招待会前,已有3000多万人次的网民和1亿多人次的手机用户通过新华网向总理提问、建言超过50万条,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提问数量均比往年大幅增加。

  “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说这话时,温家宝与坐在他身边的四位副总理会心相望。

  从如何办好奥运会到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从未来五年的施政纲领到奋斗目标,从内政到外交……面对2个多小时内提出的13个问题,温家宝充满信心,从容回答。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

  三十而立,风头正劲。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是一个既老又新的国家,五千多年来,中国的前进是同它不断的变革、维新分不开的。”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领航者如何用创新思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温家宝说,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成功,到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共和国总理以坚定有力的话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必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达到光辉的彼岸。

  据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百万网友“捎话”给总理

  昨天,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有关各大网站关注两会的问题时说:“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广大网民向我提问题、提建议,甚至为我分忧,多达数百万条。参与的恐怕有上亿人。这么多群众以如此高的热情关注‘两会’,特别是关心政府的工作,使我深受感动。他们的意见、批评都是对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

  16日开始,新浪、网易、腾讯等各大网站的网友在网上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跟帖,对新一届政府提出建议。股市、物价、华南虎照真相、雪灾、工资、教育公平等问题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

  早在2005年全国两会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表示,网友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值得他和政府部门认真考虑。之后,温家宝总理连续3年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及网民,网民们也连续3年通过网络“捎话”给总理。本报综合

  相关链接

  网友问题摘要

  人民网网友:我是个工作了16年的老师,但连套房子也买不起,兔子还有个窝呢,你能让我们有个住的地方吗?

  新华网网友:“房奴”也已成为一个大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我身边的同事不少都买了房子,但是它的后续问题却很难解决,生活质量一下回到了解放前,现在好多人骑虎难下,住着房子,但是感觉像背着房子,都喘不过气了。

  新华网网友:我在北京工作,房价是我一年工资的60倍到80倍,如果我不吃不喝,需要60年才能买一套房,但那时候可能已经不在人世。总理,能否让我们这些中产阶级买得起房子?据《南方都市报》

  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妙语与引用诗文

  2003年

  温家宝妙语:

  ●感谢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

  ●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了1800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引用诗文:

  ●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总记得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的使我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歌词。

  ●中国古代《大学》有四句话,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2004年

  温家宝妙语:

  ●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接受人民的监督。我们想,我们政府一定要勇往直前,永不动摇,不畏艰险,为人民的利益献出我们的全部精力和热血。

  引用诗文: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我还想引用一位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叫钟理和的诗,他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2005年

  温家宝妙语:

  ●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了,这就培育了他忧患的意识、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

  引用诗文: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而且随后就发生了南北战争,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我想用一段印度的古诗来结束我的话,三千年前,印度有一篇著名的古诗叫《奥义书》,可能是梵文,我把它演绎了一下: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2006年

  温家宝妙语: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我觉得最痛心的问题是在我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但是,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引用诗文: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湾当局领导人阻挠开放“三通”,收紧以至限制两岸的经贸往来,这不仅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而且损害台湾同胞利益。

  ●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萧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

  2007年

  温家宝妙语:

  ●我昨天浏览了一下,有一个网民写到,说总理的心究竟同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其实,就在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代表转来的一所小学的学生写给我的信。尽管很忙,我还是用毛笔亲笔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茁壮成长。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艘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引用诗文:

  ●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请问开花的大地,请问解冻的河流。”谢谢!

  ●日中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这是管子的话。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问题达成了共识。

  ●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08年

  温家宝妙语:

  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引用诗文:

  ●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

  ●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两句古语,“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诗品》。综合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