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驻法大使孔泉的另一面:网络论坛里的常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09:19 国际先驱导报
新任驻法大使孔泉的另一面:网络论坛里的常客
对于中国公众而言,孔泉身上的光环更多来自于他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时期

  除去外交部发言人的耀眼光环,中国新任驻法大使孔泉还有很多有趣的角色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孔泉与法国的缘分或许是注定的。

  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法语,法国国家行政学院为中国提供奖学金名额第一人,外交部西欧司前后15年工作范围不离法国,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驻法使馆工作3年官至公使衔参赞。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3月13日他正式被任命为中国驻法大使实属“顺理成章”。

  然而,对于中国公众而言,孔泉身上的光环更多来自于他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时期。2001年11月到2006年,身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他频频在媒体亮相,并因此为更多人所熟知。

  网络论坛里的常客

  2002年1月29日下午,孔泉第一次主持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自我介绍之后记者开始提问。一记者问,中方对柬埔寨签发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政府通告有何评论?孔泉回答时没有看稿。该画面经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孔泉第一次上台不念稿的形象顿时让人耳目一新。

  此后近5年的时间,孔泉创造了很多“名言”,诸如“联合国安理会不是董事会”、三问日本首相小泉,等等。

  直到今天,网络上依然流传着一个模拟孔泉回答日本记者提问的段子。虽然明显属于虚构,但网友对孔泉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孔泉也很看重与公众的交流,他说自己每天至少有10次在网上浏览。所以,在外交部网站外交论坛,都可以看到他给网友的留言,这个习惯甚至在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期间还在继续。

  文采飞扬的性情中人

  工作上的孔泉,妙语连珠,尽职尽责。而生活中的他,则是同学和同事眼中重情重义、文采飞扬的“老孔”。

  2001年,孔泉就申请了校友录,使过去的同学有了交流的平台。2002年6月,母校北外附校网站上,又是孔泉建立了法小三班(法语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录,并当上了“版主”,他对母校、对同学的真挚情感,渗透在每一段文章的字里行间。

  何建华是孔泉在北外附校时期的班主任,在何老师的眼中,小时候的孔泉不仅聪明,而且淘气。

  1965年,9岁的孔泉经过层层筛选来到附校读三年级。“当时外交部有个指示,这个学校就是要培养外交官,招生的比例男生数量要大大超过女生。”

  因为培训目标明确,入学标准自然格外严格,要经过政审、面试、复试(笔试)多道关,“可谓是千里挑一”。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入校后的淘气天性自然不可避免。

  “孔泉给我的印象是挺‘冲’的,对班上小干部的表现如果他认为做得不对,不管老师喜不喜欢,他都敢批评。”何老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当时孔泉经常因“不守纪律”被批评,“上课爱发言,那时候不提倡讨论,但他爱讨论,而且经常和同学争论。”

  留学生热捧的词典主编

  为了解孔泉曾就读的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和孟斯大学情况,《国际先驱导报》联络到一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国留学生,却因此有了意外发现。

  “你说的是主编《现代荷汉词典》的孔泉吧?这本书中国留学生几乎人手一册。”该留学生证实,此孔泉即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他上世纪80年代就编了这本词典。”世界知识出版社一位王姓编辑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孔泉当年在比利时留学时,中国国内还没有一本荷兰语词典,“他当时就有这个心,那时中国改革开放没有现在这么火,他就有这种意识了。”

  据王编辑介绍,学法语出身的孔泉在比利时期间开始学荷兰语,“他当时全部是一张卡片一张卡片做的,下了很大功夫”。1995年该词典出版后,在荷兰还被外国人盗版过。2002年9月,词典再版,孔泉又增补了1420余个新词条。

  一个名为“学习荷兰语”的网站如此介绍《现代荷汉词典》:内容丰富,相当于学英语时候的牛津词典或朗文词典。

  被寄予厚望的驻法大使

  任命被正式公布之前,孔泉3月8日即已抵达巴黎履新。3月11日,他以中国驻法国大使身份向法国外交部递交了国书副本,正式走马上任。

  在他曾经的老上司吴建民大使的回忆中,驻法使馆是一个大馆,外交官有近100名,后勤一摊人马全是从国内调来的,加上编外配偶,总共不到200人。“他是中国第10任驻法国大使,同时兼任中国驻摩纳哥公国第二任大使,肩上的担子比过去更重。”一位外交官说。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