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郑州市直机关126名县处级干部涉及调岗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10:50 《决策》杂志
-本刊特约记者 王海圣 郑州市刚完成一个大动作。市直机关1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被纳入调岗范畴。不只是对县处级官员,目前,郑州市对市直大约260名科级官员的单位内调岗也在筹划中。 郑州市刚刚完成了一个前所未有且难度极高的动作,市直机关12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被纳入调岗范畴,其中49人进行了交流换岗,36人退出现职改任非领导职务。 至今,涉及调岗者,不管跨度大小,比如从商务局到体育局、从粮食局到老干部局,从房管局到规划局等,均已到位,开始接触新面孔、熟悉新岗位。 1月15日上午,郑州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目前来看,我们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交流也初见成效。”不只是对县处级官员,目前,郑州市对市直大约260名科级官员的单位内调岗也在筹划中,“大体安排是,春节前相关单位报方案,春节后进行。” 官员调动一向是个敏感话题,注目郑州,县处级官员调岗在先,科级官员调岗在后,涉及300多人,近乎涉及全局,其何以调,又如何运作确保平稳过渡,自然格外引人关注。“这次交流,没有出现意外,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决策始末] 慢决策、快执行 有关本次官员调岗,因为媒体报道有限,在公众视野里,是一次紧急行动———调岗动员会于2007年12月20日召开,2008年1月初,涉及人员已经到岗。 事实上郑州市对此运筹已久。“市委对此是非常慎重的,是研究了很长时间的。”组织部负责同志说。 原郑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现调岗到郑州市体育局任副局长的赵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去年9月份,组织部就找我们征求过意见了。” 在郑州市委组织部看来,郑州市直机关的官员该动动了,支撑组织部这一认识的是一项调研:市直机关有些领导干部竟在一个部门干了8年以上,有些更长达11年。 而领导干部“一个单位定终身、一个部门打圈圈”,弊病极多,比如激情消散、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等,尤其是容易从工作网发展为关系网,形成团团伙伙,滋生腐败。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些来自老百姓的揶揄,在个别部门和个别干部身上是存在的。对干部进行调岗尤其是对中层干部进行调岗,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另外一点,郑州市直机关也出现了领导班子成员偏多,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和因此出现的人浮于事现象,需要来一次牵动筋骨的大调整。 “这也是我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探索性做法。”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多方求证发现,郑州市在运筹本次大范围、高职位调岗时,尽管在周边省市多有考察和学习,但囿于经验有限,更多的运作办法来自自我摸索。 就此,河南省社科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王友洛说:“此前尽管国家对干部调动有要求,可是像郑州这样实施的不曾有过。” 但探索并非无经验可循,记者发现,不管是被国家于全国推广的“三级联创”还是“三票制选拔干部”和“差额选举”,郑州市在领导干部的任用上,一直推崇和致力于创新,建树颇多。而就在2004年,郑州市研究出台了《郑州市公安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规定》,一大批精英干部被选拔出来,引起大范围的轰动。当时,时任郑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的姚待献就是现任郑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然而,本次百余县处级官员的大范围、跨委局调岗则是全局性的事务,这使得郑州市委组织部运作起来“小心翼翼,始终如履薄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