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祥烈士侄子:郑家一门三英烈 叔叔18岁就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02:00 现代快报
郑家祥烈士侄子:郑家一门三英烈叔叔18岁就义
寻访雨花台烈士亲人。

  主流媒体

  倾情联动

  央视《共同关注》

  浙江 现代金报

  上海 上海青年报

  广西 南宁晚报

  安徽 新安晚报

  山东 半岛都市报

  四川 成都商报

  陕西 西安晚报

  云南 生活新报

  河北 燕赵都市报

  湖北 楚天都市报

  湖南 潇湘晨报

  贵州 贵州都市报

  福建 东南快报

  重庆 重庆晚报

  江西 江南都市报

  山西 三晋都市报

  上世纪五十年代,南京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清理时发现,山下的乱草丛中,藏着一块墓碑,小小的,很不起眼,上面写着“郑家祥之墓”,并落有“安徽霍邱人 1930年秋”的字样。

  正是这块小小的石碑,留住了一位雨花台烈士的故事。昨天,合肥的解女士打来电话,告诉记者,郑家祥烈士18岁就牺牲了,但他有个侄子还住在合肥,已经79岁。通过她,记者终于联系到了这位老人。

  ■寻亲播报——发自河北

  一门三英烈,他走得最早

  “我们老郑家,为革命牺牲的人太多了。”年近八旬的郑邦为老人告诉记者,郑家祥有两个哥哥,大哥郑伯甫,1934年在长征途中倒下了;二哥郑仲德,也就是郑邦为的父亲,被张国焘杀害。“他们全都有烈士证的,堂兄弟中,还有四个也是烈士。那时候一个带一个,我们老郑家的男丁几乎全都参加了革命。”

  受哥哥们的影响,1927年,年仅15岁还在读书的郑家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谁也没想到,他第一个被捕,成为家里第一个牺牲的烈士。

  1930年,郑家祥先后任中共芜湖市委组织部干事、部长、共青团芜湖市委书记。同年秋,被派往南陵工作。回芜湖途中,在黄基渡口的船上被捕,不久就被送往南京关押。1930年11月8日,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大哥为小弟立了块石碑

  在被捕后,家人曾经想救出郑家祥。大哥郑伯甫和另一名地下党制订了营救方案,结果没想到郑家祥被直接押往南京。两人又匆忙赶到南京,找到了老同学兼好友王振武,他也是一名进步人士,曾两次救过李克农。王振武在国民党的党政军财界都干过,人脉较广。王振武设法疏通,然而原本打算托的人在外地出差还没回来,执行枪决的警车就已经开了出去。

  “他说,没办法了,我们三个人只能去雨花台帮他收尸了。”含着眼泪,大哥找到了郑家祥的尸体,没法运走,就在雨花台的山坡下找了个地方将他葬了,下山后正好遇上个石匠在刻碑。大哥想想,还是立块碑吧,以后也好找。石碑很简单,材质也不讲究,却让后人知道了郑家祥的名字。后来,雨花台在建陵园时,清理发现了这块碑。

  花50多年整理父辈事迹

  葬了郑家祥之后,没几年,郑伯甫和郑仲德也牺牲了。家里只剩下妇孺,郑邦为老人说,“小辈五个,我是老大,父亲被杀害了,反动派还经常跑到家里来查,母亲只好带着我们逃难,出去四处要饭。当时最小的弟弟还不满一周岁,母亲背着一个,抱着一个,还要牵着三个。大伯家留下一个女儿,他们日子也很不好过。”

  郑家祥牺牲的时候才18周岁,还没结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郑邦为就立下一个决心,要梳理清楚家里每一位烈士的事迹。为此,他跑遍了父辈以前工作过的地方,拜访了很多以前和他们一起工作过的人,进行采访。当时还没有好的录音设备,就请对方签名确认。

  郑老说,他很想今年清明节时来南京看看。(快报记者 孙兰兰)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