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两代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02:10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两代缘
■唐先生一家和《新快报》有着真挚的情缘。

  ■ 唐建新

  说起来,我家父女两人都和《新快报》有着一份真挚的情缘。

  1998年4月的一天,上班时经过报摊,我顺手翻了翻那一叠叠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当天各类日报,突然被一份悦目的彩色报纸吸引住了,“《新快报》?”脱口而出的一声大叫吓得报贩阿姨一跳,“真是少见多怪,出了好几天啦!”我当即买了一份,边走边看。这张报纸清新的风格,别致的排版,令习惯了“非白即黑”的我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那天我捧着一直舍不得放下。至今我仍为未能拥有一份《新快报》的创刊号而深感遗憾。

  将近年底,我征求正在读初中的女儿关于明年订哪份报的意见,她毫不犹豫地说:“《新快报》!”冥冥之中我们父女俩跟《新快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9年6月,女儿看到《新快报》刊登了一则征文启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澳大利亚维省旅游局与《新快报》联合举办“地球-家园”环保征文,优胜者将有机会到澳大利亚作环保考察旅游。女儿跃跃欲试,但又担心这中间会不会有“猫腻”?她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把自己的文章寄过去。过了一段时间,报上陆续刊登了近十篇征文,可就是没有她的那一篇。正当她彻底绝望的时候,《新快报》来了个突然袭击,通知她到报社面试,要求在十分钟内把投寄的文章的关键词和段落写出来,并像高考那样命题作文,半小时内写出另一篇文章,然后叫她回家等消息。之后又在忐忑不安中过了一个多星期,那天早上女儿一边啃着面包一边翻着当天的《新快报》高叫起来:“登了!”我凑过去看,果然是她写的《醒来吧,人!》。女儿和广州六中的一个同学获得了去澳大利亚考察的资格!

  女儿至今仍然十分感激《新快报》给了她这个得来不易的“看世界”机会。她从澳洲回来后,一改腼腆内向的性格,对自己更加充满了信心。她先后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新快报》《中国文化报》发表访澳观感文章,《人民日报》还专门为此在国际副刊版开辟了“中学生看世界”的专栏。她从初三开始先后向近十份报刊杂志投稿,采用率90%以上,当然也少不了《新快报》。2004年她考上浙江大学,接着又考取了由新加坡方面资助全额奖学金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近两年,她作为新国大华语辩论队的主力队员,先后在新加坡和台湾举办的两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分别获得冠亚军。她由衷地认为,她的人生转折点始于旅澳之行。听说《新快报》举办征文,女儿嘱咐我一定要好好谢谢《新快报》!

  我和《新快报》的一段缘分也是源于投稿。从1999年初起的一段时间先后在《百姓论坛》(含“观点”与“铿锵集”)撰稿,发表的大概有10多篇,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些篇目,如评论因震灾暴露出建筑物“豆腐渣”工程的《天灾为鉴知人祸》,抨击公园乱收费的《我非羔羊》,鼓吹推动青少年医保的《好事宜速办》和反思公交车燃油清洁剂案例的《不成比例的代价》等。其中以“史努比”为笔名评说美国国会因党争否决“禁核试条约”的《驴象相争祸及世人》是改版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也算是收官之作吧。另外设计调查问卷发表的也有十来篇。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每天早上,女儿首先把《新快报》抢到手,看看有没有署有我名字的文稿,如有就欢叫一声“正!”;如没有,就嘟着嘴吱一声“无嘢到”。稿费一到,女儿和太太就急不可待地说:“《新快报》请饮茶啦。”稍后因《新快报》改版及我为生计游走于两个单位,琐事日多,疲于奔命,也就辍笔了。细数下来,历年来我向各报刊投稿,为《新快报》采用的也算多。话说回头,虽然神交已久,但始终与《新快报》的采编们缘悭一面,这不能不说是另一种遗憾。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