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工程院院士批标志性建筑泛滥缺乏实用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02:20 信息时报
时报讯 (记者 何雪峰)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领导、业主要求造一个50年不落后的标志性建筑,只要求它简单与众不同,不考虑经济条件,往往造成这些建筑不符合国情。”昨日,在广州举行的“现代建筑国际前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这样批评目前标志性建筑泛滥的情况,他说,有些建筑盲目追求“奇”、“特”、“怪”,甚至连最基本的实用性都失去了。 个个标新立异破坏整体美 在昨日的演讲中,何镜堂院士认为,建筑要有整体观,一个城市的建筑要体现一个城市的“魂”,也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这就注定有些建筑是要当主角,有些建筑要当配角,而主角是少数的,配角是多数的,所有的建筑工程中,该是什么样的定位就是什么样的定位,但是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导向,就是谁都要标新立异,谁都不愿意当配角,都强调自己的个性,结果每个建筑工程都可能比较美观,但是整个建筑群失去和谐和美观。 何镜堂院士举例说:“为什么我们到了欧洲,就觉得欧洲很好,我们看巴黎看的是整体的巴黎,单独看某一个建筑,它不是很有特色,我们看的是整体,很和谐,我们到威尼斯去,感受到这是一个水城。这就是城市的整体观。在国内,西安的建筑群,北京的长安街、故宫的建筑群大家都觉得很和谐,主要是它们强调的不是个体而是整个建筑群。” 标志性建筑忽视实用性 在谈到建筑设计的创新时,何镜堂院士认为这是所有建筑师的追求,但在创新时要以人为本,而不应该把创新看作是一种形式,只追求立面上的与众不同,外观奇特和视觉冲击。“我认为建筑的功能永远是它的第一性,离开了使用功能,那这个建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我们有时候经常碰到一些领导、业主要求造一个50年不落后的标志性建筑,只要求它简单地与众不同,往往造成这些建筑不符合国情,不考虑经济条件。”他也谈到,“标志性建筑”情结导致一些地方在设计招标评标时,也只看立面的新奇,不考虑安全、实用、经济以及结合国情和地域的特征。 何镜堂院士还表示,现在很多所谓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只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而脱离了建筑实用性的本质,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都是如此,其实这是片面地理解建筑设计的创新。归根结底,建筑的设计最开始是从它的实用性考虑的,最后也要由人类检验它的实用性,来决定它是否是好的作品。 -个人简介 何镜堂:中国市长大厦之父 1938年4月生于广东东莞,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5年8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研究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总建筑师、博士生导师。代表作品有: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国市长大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深圳科学馆、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等工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