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当地政府重新思考中华文化城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3日15:13 中国新闻网

  一个文化创意项目,在面向全球征集方案之际,因为关于它的一份政协提案,收到一些政协委员们的继之提案质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重新思考。这就是“两会”期间“中华文化标志城”提案风波的最新进展。

  “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起源于199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

  一篇题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为“华夏文化纽带工程”而作》的署名文章。文章倡导建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指出“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首先表现在中华民族认同共有的文化标志”。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主席孙淑义作了题为《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案发言,谈到在山东省济宁市准备建一座新城的设想。但是,这一提案引起在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安家瑶质疑:“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不妥。”当时会场上就议论纷纷,吃中饭的时候也有很多委员在讨论,有人建议她和樊锦诗委员(甘肃省敦煌研究院院长)再写个提案,对孙淑义委员的提案进行再论证。

  3月12日,安家瑶提交了一份名为《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必须再搞科学论证》的提案,108名委员在此提案上签名支持。安家瑶在提案中写道,考古学发掘和研究证明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多民族一体的。“虽说孔孟文化很重要,但也不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同时,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会引起各地争相效仿,以弘扬文化为名,大搞城市建设。地方城市冠以中国、中华等国字名的,要慎之又慎。

  3月18日,一项关于“是否支持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网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60.2%的人持反对态度,39.8%的人表示支持,无所谓的投票为零。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认为,试图人为地打造一个所谓的标志城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这绝对不可能,也没意义。郝时远认为,如果说国家的确要支持这个项目,就要让它走科学的程序。把它打造成一个中国的文化标志,甚至是具有文化副都的功能,并在这里举行国家大典,郝时远说:“这就不仅仅是立法机关要考虑的问题了,社会公众的意见也必须尊重。”但是,他说,很遗憾还没有看到这些程序。

  在“中华文化标志城”官方网站的规划专家名单上,记者看到了新任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的名字,他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复旦大学规划组首席专家。为此,记者采访了他,他首先为自己澄清:“我是支持我自己的方案,而不是说支持济宁市现在公布的方案。”对于怎样承接了标志城的规划,葛剑雄声称自己是领到了“一个命题作文”。尽管他认为“中华文化标志城”不像是一个正式的名称,需要多多考虑,或者提交全国人大去定。中华文化拿什么来作标志?葛剑雄提出了建“文化副都”的概念,他告诫山东方面:这是一个人造的概念,是没有人能够全部承认你的,除非得到国家的授权,让它来行使一部分本来应该在首都行使的全国性的文化功能,以减少北京的压力。

  在听到政协委员不同声音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市长张振川表示,这个文化标志城最早是济宁提出来的,得到了69个院士的签名支持。中华文化标志城目前只是一个创意,现在还在面向全球征集方案,到底建个什么东西还没有确定,花多少钱也没有确定。

  就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所引起的社会争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也表示,山东正在组织调研。中华文化标志城离建设还很远,现在只是调研和征集创意。当地政府会综合考虑委员们的意见。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称:“关于投资规模、投资主体、投资周期、投资渠道、投资运营等这样一些大的问题,会深入研究,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充分听取和尊重公议,遵循法定程序,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有关规定办事。” (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记者 方文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