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侨报:中华文化标志城成了没有文化的象征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10:0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4日电 美国《侨报》发表时评文章说,文化可以短时期内塑造吗?文化可用经济投资的办法包装多少?当政者是否顶礼膜拜传统文化就能赢得“文化副都”的标签吗……应当看到,文化之化,正是一个需要时间培育并表现的过程,一个城市的文化地位更不是庞大投资短期可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就这样成了一个没有文化的象征物! 文章摘录如下: 山东济宁市要建一座“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一消息自3月1日公布后,就备受质疑。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更是有108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 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如此饱受争议的工程,当地官员20日却表示,不会因外界的质疑而停工。当国人同胞已开始认识到“重大工程应经充分论证”以后,地方官员仍如此强势,显示大陆某些地方官员对民意的忽略。 投资300亿元人民币巨资、要国家出钱、需搬迁上万当地居民、盈利模式(推动旅游、组织大陆各地公务员每年到该城学习5天)未经论证、“东方文化圣城”和“文化副都”的概念经不起推敲、所谓中科院和工程院69名院士支持也是糊弄人的…… 随着媒体报道的逐渐深入,看来这项工程已得到山东省当局认可(从组建“山东省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办公室”就可看出),似乎并不容易翻盘了。 大陆媒体质疑“该工程是个典型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拍脑袋工程”,某位专家个人的灵感,与某些主政者一拍即合,竟然弄出这个“四不像”来了。 另一方面,有那么多全国政协委员发出反对声音后,当地官员却依然放出“允许有争论,但是肯定要建”、“不会因为外界的质疑而停工”等狠话,底气到底何在?地方官员如此强势,显示中国行政决策机制的尴尬——连政协委员都反对无效,民意又能如何? 事实上外界也看得出来,虽然打着“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大旗,但这个项目背后却仍然显示地方官员的政绩观停留在“唯经济增长观”上。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招商口号,仍是这个庞大文化工程的本质动机。 文化可以短时期内塑造吗?文化可用经济投资的办法包装多少?当政者是否顶礼膜拜传统文化就能赢得“文化副都”的标签吗……应当看到,文化之化,正是一个需要时间培育并表现的过程,一个城市的文化地位更不是庞大投资短期可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就这样成了一个没有文化的象征物! 当然,笔者也担忧:如此媲美“封建家长”的行政思维,拿着民意当成陪衬,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