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日报:网络舆情成各级领导决策参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11: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如是说。这也是温总理连续四年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互联网。 从普通公民到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人,通过网络搭建了一条新的互动渠道;网络也正成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 网络舆情成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通过网络了解民意的信息不断见诸报端,而实际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行政的参考信息。这无疑是对网民意见表达的最好回应。 “原来,我们通过网络反映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他们都有可能看到!”网民如是评论。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相比于过去公告栏式的政府网站,中央政府网把互动交流作为四大基本功能区之一。在公开政府信息、提供公众服务的同时,互动性得到了更多体现。 在一些地方,官员博客作为一种更个性化的互动方式出现在网络上。2006年到2007年,江苏宿迁市有80多名政府官员集体“开博”,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中共湖南省委在筹备省党代会过程中,公开通过网络征求意见,有些被写进了党的报告和决议。 今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发布《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表示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 “十年砍柴”――一位网上知名度超过现实身份的网民说:这个“灌水”和“拍砖”,让人感觉到一种参与感。政府正在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探索制度化的参与方式。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的研究者,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认为,每一位领导都应该善于让各种各样的政策转变成老百姓能接受的政策,再从老百姓处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知道什么是更好的政策。 2.1亿人的“民意直通车”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一次调查,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007年一年增加了7300万。而在10年之前,也就是1997年10月,该机构首次进行调查时,这个数据是62万。 和互联网刚刚进入时相比,近几年,网民不仅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其表达意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长期沉迷于历史研究的“十年砍柴”,2002年因一篇有关善待进城农民的帖子,开始了在网上对于时事的评论,进而赢得了不少“粉丝”。虽然身为新闻工作者,有着优于一般公众的意见表达渠道,但他仍认为和写信、打电话、在出版物上发表文章、直接和公共部门面对面陈述意见等传统方式相比,公众在网络上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是目前成本最低、传播最迅捷、表达最方便的方式。 论坛、聊天室、博客、即时通信、新闻跟帖……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种技术手段,都给公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各种可能途径。 十年大浪淘沙,当年群雄逐鹿的互联网上,如今已经形成了强国论坛、发展论坛等一批富有影响力的平台,那里讨论的话题常常借由其他网站的转载和媒体的关注而成为社会公共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认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人们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也有助于提高人们民主参与的意识,网络为个体更广泛、深入、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平台。 形成更理性的行为准则 侮辱他人,泄露他人隐私,散布虚假信息……网络上的不良行为始终是为人诟病的地方。 “用透彻、独到的说理,而非简单的激情才能赢得认同。现在,在网上随便恶言攻击别人的网民,会被大多数网友抛弃,网络暴民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十年砍柴”对于网民行为方式的变化有切身体会。他认为,网络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正在形成更理性的行为准则。 “公民借助网络这种渠道的权利,以及正确的网络操作方式,最终应该通过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得以实现,所以,必须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的行政决策程序衔接。”有网民这样认为。 2003年以来,在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的履职过程中,通过个人网站收集和了解的信息占到相当的比例。近几年,他提交给全国人大的80余件建议和议案中,有近一半来自网友的建议或受到建议的启发,比如《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应免费的建议》,后来这项建议被中央政府所采纳。 在国务院法制办的网站,“行政立法草案意见征集管理系统”赫然在列。对于网民来说,在这里可以直接对行政法规草案提出意见。近两年,这种意见征求系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然而,对于这些意见如何收集、如何甄别、如何采纳等问题,还缺少相关的法律规定。 “采用网络平台,使得公民的合理意见不仅被征求,还被采纳,这是政府网站发展的方向,也应该成为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法定方式。”许多网民们对此充满期待。记者 刘晓鹏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